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全球货币宽松 套利热钱觊觎人民币资产

2015年02月02日 07:21    来源: 中国证券报    

  近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出现急降,市场再次担忧外资加速逃离中国。不过,从香港市场情况看,人民币资产仍受到海外机构的追捧。敏锐的热钱抓住海内外市场的变化,再次觊觎基于人民币资产的套利机会,其关注焦点已从外汇延伸至H股。另外,从沪港通的交易情况看,此前受限于技术等因素的海外机构,沪股通交易热度低于预期,但2015年以来资金呈现出通过沪股通潜入A股的迹象。

  银行高息揽储

  近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大幅贬值,而基于留住人民币客户的考虑,2015年以来,不少香港银行相继祭出高息手段,以延揽人民币存款。比如建行亚洲曾将3个月定存加息0.2厘,年息(年化)达到3.5%,一度创下全港最高。但这一纪录仅仅保持一周多时间,另一家银行信银国际推出揽客方案,现有客户参与1个月定存年化利率为4.5%。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外资大行开始加入人民币揽储大战,如近日花旗银行(香港)即宣布将人民币定存优惠延长,由1月28日延长至3月31日,客户在该行以港币兑换人民币,并以2万元或以上开立人民币定存账户,即可享受一个月定存年化利率5%,三个月则可享受定存年化利率3.5%。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2015年以来,已有接近15家香港银行推出高息人民币揽储方案。对于不断升温的揽储手段,香港一中资银行董事表示,这次与以往推出高息手段不同,主要是为了应对人民币汇率短期的快速下跌,所以各家银行的高息优惠以短期为主,这也侧面反映出大部分机构还是看好人民币未来的升值空间。此外,有外资机构投资经理坦言,近期随着中国经济企稳因素越来越明显,人民币资产仍会受追捧,人民币贬值只是相对强势美元贬值,并无大碍。

  事实上,从近期香港金管局公布的数据看,人民币存款一直处于上升态势。香港金管局数据显示,去年12月认可机构的存款总额没有明显变动。由于活期及储蓄存款的升幅大于定期存款的跌幅,港元存款于去年12月份增加0.6%;12月外币存款总额减少0.6%;香港人民币存款上升3%,到去年12月底达到10036亿元人民币。

  套利热钱涌动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欧洲、日本等地区相继推出量化宽松政策,套利资金开始涌动。用于人民币结算的贸易也在快速增加。香港金管局近日披露的数据显示,跨境贸易结算的人民币汇款总额2014年12月份为6758亿元人民币,而2014年11月份的数字为5328亿元人民币,增加近1430亿元人民币。香港一金融业人士对此表示,虽然从单个数据不容易判断套利资金是否增加,但是从港汇近期走强的态势看,表明套利资金的活跃度明显增加。

  国泰君安报告指出,去年11月以来香港离岸人民币比在岸即期汇率更“便宜”,有条件的企业可以选择在在岸人民币市场“售汇”,在离岸市场“结汇”,这种套利行为自然增加了在岸人民币的抛售压力。

  针对外汇套利,有银行研究人士指出,2015年人民币与欧元、人民币与日元均有可观套利空间。欧洲央行已经宣布从2015年3月开始实施总量为1.08亿欧元的量化宽松政策(QE),这将直接导致欧元对其他货币的贬值。按照高盛等大多数机构的预测,到2016年初美元对欧元汇率将达到1:1,若以此估算,2015年人民币对欧元汇率可能会有10%左右的升值幅度,由此产生可观的套利空间。此外,日本央行今年将继续执行宽松政策打压日元汇率,推行“安倍经济学”,经济学家预计人民币对日元会相对升值,出现一定的套利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1月份港股上升动力十足,一改去年12月的颓势。盘点全月,恒生指数涨幅接近4%,而市场人士更是普遍看多港股2月走势。对此,兴业证券(行情,问诊)指出,受欧央行推出万亿欧元QE计划的影响,美元对欧元汇率涨至自2003年以来最高水平,港元由于联系汇率制也随之水涨船高。这为港股上行提供了流动性的保证。在整体流动性趋于宽松的环境下,全球将进入一个“寻找收益”的时期,资金可能阶段性地流向新兴市场及包括权益类在内的高贝塔资产。鉴于国际资本进出的相对难易程度,从外资驱动的角度来看,短期港股弹性高于A股。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去年港股涨幅大幅落后于A股,使得H股大面积出现明显折价。兴业证券认为,两地挂牌公司H股相对吸引力提升。恒生AH溢价指数本周收窄,但仍处于逾三年以来最高水平。中资股继续受益于改革红利释放带来的价值重估,但前期H股由于受到外围风险因素的制约而明显落后。随着欧央行货币宽松和油价下跌幅度放缓,H股补涨行情有望延续。H股指数中高权重的金融和能源股仍处于历史估值低谷,具有一定安全边际。

  沪股通持续升温

  值得注意的是,1月以来沪港通也在持续升温。统计显示,2015年1月沪股通资金总流入近250亿元,从各个交易日分布看,A股越是调整,沪股通净流入资金就越大。如去年12月31日、今年1月5日、6日沪股通净流入分别为23.12亿元、46.89亿元、20.91亿元,而此前的数个交易日,上证指数出现过明显调整。1月19日,上证指数大跌7.7%,而其后的两个交易日,沪股通净流入资金大幅度上升,1月20日净流入24.24亿元,21日获净买入21.35亿元。近期最引人注目的则是1月29日,上证指数早盘大幅下跌,一度跌幅超过2%,但沪股通在当日最后半小时交易量却猛增。

  对于此前沪股通热度为什么低于预期,香港投资基金公会主席李锦荣指出,去年的交易情况并不能反映潜在需求,原因在于一些法律和技术问题,很多传统长线基金经理暂时未能够利用这一渠道去做投资,但随着这些问题逐步解决及理顺,使用量必定稳步上升。

  据香港投资基金公会去年11月、12月针对41家机构调查,虽然几乎所有接受调查机构表示将通过沪股通投资A股,但至去年底只有13家会员公司已通过沪港通投资A股,占比为31%。不过,53%的公司表示未来12个月内会通过沪港通参与A股市场,其中86%的公司将在6个月内参与。调查机构包括跨国资产管理公司、公募基金、养老金等,截至去年10月,它们在全球管理的资产总值约为20万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香港政府方面还会推出措施以促进沪港通交易。香港特区政府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陈家强1月31日会见传媒时表示,沪港通自开通以来,每日的交投量都有增加,北上和南下的资金都慢慢熟悉了市场。正考虑增加措施,令更多资金能使用此渠道。


(责任编辑: 魏京婷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