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预计未来12个月铜价将下滑10%

2015年02月02日 09:20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国际市场做空铜的压力依然很大,无论从技术面还是基本面来看,目前逆向做多铜的风险都非常大。”做外盘市场的投资经理董先生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截至2月1日当周,伦敦金属交易所(LME)铜价已经连续第七周下跌,创数年来最长周线连跌纪录,且1月份LME铜跌幅接近15%。

  作为与实体经济密切联系的铜,铜价深受供应和需求的影响,供应增加导致的库存攀升直接打压铜价。在铜价连跌七周的同时,LME铜库存连增七周。

  仅仅在1月份,LME的铜库存就从17万吨增加到25万吨,月增幅达到近50%,也是去年5月份以来首次增加至20万吨以上。

  国信期货分析师顾冯达分析认为:“有色金属行业是强周期性行业,近年来却遭遇了以中国为首的新兴经济体发展降速的周期性转折,全球消费需求的显著放缓,大幅抑制了对矿产、能源和农产品的需求,而产业链上游原本持续扩张的供应产能却难以迅速掉头,导致铜等大宗商品供大于求的整体局势。”

  近日市场传闻称,国储将出手收铜2万吨,国储局收铜传闻再起对铜价构成较强信心支撑。有分析人士称,收储传闻尚难证实,但目前铜价处于较低位置,国家出于战略需要和实际需求有可能在低位收储,国储出手可能成市场阶段性的转折点。

  需求不济也是铜价下跌的重要原因,国际铜业研究组织(ICSG)最新对2015年全球各大区精炼铜消费增幅预期显示,主要消费地区亚洲、北美以及欧洲的增速均将回落。而欧洲市场由于其经济复苏仍存在反复,表观消费量或将取得负增长。

  ICSG还预计,整体全球精铜消费增速将从2014年的5%回落至2015年的1%左右。而精炼铜供求平衡将出现近40万吨的供应过剩。亚洲市场尤其是中国铜消费走向将主要影响全球铜市场供需平衡。

  与此同时,中国铜融资活动的放缓也是导致LME库存大增、价格下跌的原因之一,此前铜库存从LME向上海自贸区的“搬运”现象出现了收缩。华东地区一位贸易商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近一段时间人民币汇率波动较大,不利于进口铜进行融资活动,而由于坏账风险增大,银行对于商品融资的政策也在收紧。”

  国信期货预计,2015年铜的融资需求继续趋弱,表现出保税区库存不断下滑,因此增加了铜的商品功能地位。

  最新的中国经济数据依然利空铜价。1月底,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工业企业财务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64715.3亿元,增速比上年回落8.9个百分点。而去年12月份实现利润8507.3亿元,更是同比下降8%,降幅比11月份扩大3.8个百分点。且中国今年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8%,比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创出今年新低。

  “从成本的角度看,原油等能源价格的大幅下滑以及非美货币大幅贬值,导致亚洲、南美和澳大利亚等主要商品生产国的生产成本大幅下滑,生产商能够在商品价格持续下滑背景下保有利润以继续扩产,为铜等大宗商品打开了下跌的空间,但这种下滑是渐进式的,商品成本难现断崖式暴跌。”顾冯达分析称。

  董先生亦分析称:“商品市场以及货币市场都是密切相连的,在操作铜的同时,美元、澳元、欧元、原油等关键数据都要考虑在内,目前来看,铜市阻力较小的方向依然是下跌。”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高级经济学家章俊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鉴于全球经济低迷所导致的需求疲软,铜价有进一步下跌的可能,市场把唯一希望寄托在中国国储对铜的收储上。

  此外,高盛报告还称,尽管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跌,但短期内仍偏向下行风险。在油价企稳或开始反弹之前,铜价和黄金市场将面临下行压力。预计未来12个月铜价将下滑10%,至每吨5200美元,未来3~6个月铜价将下滑5%,至每吨5500美元。


(责任编辑: 宋沅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