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滴滴快的宣布战略合并

2015年02月15日 08:45    来源: 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陈静

  本报北京2月14日讯 记者陈静报道:数日以来的传言终于尘埃落定,因“烧钱大战”引人注目的滴滴打车与快的打车,在2015年西方“情人节”这天正式宣布“联姻”。按照滴滴打车CEO程维的说法,这场“相杀相爱”成为“中国互联网历史上最大的并购案,最快创造了一家中国前10的互联网公司”。

  按照双方的声明,新公司将实施Co-CEO制度,程维和快的打车CEO吕传伟将同时担任联合CEO,滴滴打车总裁柳青将出任新公司总裁,两家公司在人员架构上保持不变,业务继续平行发展,并将保留各自的品牌和业务独立性。

  谈及合并原因,吕传伟在其内部邮件中表示,合并原因主要有3个:恶性的大规模持续烧钱的竞争不可持续;合并是双方的所有投资人共同的强烈期望;除了财务因素外,合并后可以避免更大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新公司可以马上加速开展很多新的业务。而对于业内猜测合并是迫于资本压力的不得已为之,柳青和程维则强调,合并是由管理团队主导,并非投资方主导,合并后,管理层团队依然牢牢掌握着公司绝对控制权。在此前滴滴与快的均先后获得四轮融资,融资规模均在50亿元左右。

  快的营销副总裁李敏向《经济日报》记者透露,快的、滴滴、阿里巴巴和腾讯早在2013年就曾讨论过合并事宜,但并未达成一致,而本次合并商谈只用了一个月时间。关于公司具体业务整合方式和新公司的名称,将在春节后公布。

  市场研究机构易观智库分析师张旭说,滴滴和快的合并后,将为移动出行带来更多创新方式。他表示,滴滴和快的两家今后在专车市场上会拥有更强的竞争力,如车的数量和对汽车租赁公司的谈判能力等。城市交通远不止出租车、专车等细分市场,当未来更多的城市交通细分市场得到拓展后,合并后的滴滴和快的将携更强的资源入场,制造更大的鲶鱼效应。

  易观国际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2月,中国打车软件累计账户数量达1.72亿元,而快的和滴滴的市场份额之和为99.8%。滴滴快的合并是否会遭遇反垄断审查,是业界关心的另一问题。按照《国务院关于经营者集中申报标准的规定》,“参与集中的所有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中国境内的营业额合计超过20亿元人民币,并且其中至少两个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中国境内的营业额均超过4亿元人民币”时,“经营者应当事先向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申报,未申报的不得实施集中”。知名互联网行业律师,北京志霖律师事务所赵占领表示,由于打车软件行业盈利模式尚不成熟,两家企业很可能达不到这一标准,未必会遭遇审查。


(责任编辑: 蒋柠潞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