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传统“三驾马车”动力减弱,全社会都在探索发掘新的经济增长点。专家指出,未来在“向改革要动力”的思路下,将通过鼓励创新创业、产业开放和发力高新技术战略性产业,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稳增长取得成效
虽然当前增速放缓,但与世界其他经济体相比,中国仍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同时,中国政府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深化改革开放,加大创新力度,推出一系列稳增长措施,国民经济呈现出稳中向好的态势。
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介绍说,去年7.4%的经济增速符合“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增速换挡的客观规律。7.4%在国际上也还是一个不低的水平,7.4%是个速度,7.4%后面的总量就是我们国家的经济总量,63.6万亿元。现价增量8000亿美元左右。
“与7.4%相配套的物价水平上涨2%,物价涨幅比较低,老百姓得到了低物价的实惠。就业也总体平稳。去年按照人社部的统计口径,城镇新增就业1322万人,超额完成1000万人的任务。”马建堂说。
中国经济的结构正逐步优化。据统计,去年服务业比重继续提升,说明中国经济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加快转变,2014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8.1%,快于第二产业的7.3%,也快于第一产业的4.1%,服务业的比重提高到48.2%。
此外,城镇化率稳步提升,三大需求结构中最终消费的比重在提升,区域结构继续改善,收入结构都在改善。
中国经济的质量和效率也在上升。据统计,去年全社会的全年劳动生产率比上年提高7%。去年单位GDP的能耗下降4.8%。
新引擎换挡加速
当前传统行业、重化工业、大宗原材料行业遇到困难。李克强总理指出,中国经济要行稳致远,就要加大力度支持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发展,为它们“培土施肥”,打造中国经济新的“发动机”。
博览首席研究员李宏图认为,在经济增速换挡期,产业结构调整主要就在两个层次:一是对传统产业做减法,主要是淘汰过剩产能;二是对新兴产业做加法,大力培育新兴产业的发展。
如今,新“发动机”正在经济发展中显威力。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去年工业中的高技术产业,比上年增长12.3%,比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速度快4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比上年增长10.5%,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2.2个百分点,比重提高了1.2个百分点。
与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有关的新兴业态也在快速发展。2014年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49.7%,快递业务量增长51.9%。P2P网贷高速增长,电信消费、信息消费都有比较高的增长。
从税收看,新兴产业贡献率上升。税务总局办公厅主任王陆进介绍说,2014年,我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税收收入同比分别增长5.8%和9.9%;从不同行业的税收增长看,高新技术行业税收增长快于传统行业。第二产业中,科技含量较高的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税收分别增长14.2%和15.9%。第三产业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税收增长11.7%,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税收增长20.4%。
防风险提质增效
2015年中国经济在“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惠民生”总方向下,将面临诸多挑战和机遇。交通银行有关报告指出,2015年经济运行缓中趋稳,有效需求短期内难以改善,经济基本面对物价的推升力度有限。全球经济缓慢复苏带动外需回暖,中国与东盟、俄罗斯经贸往来加深,“一带一路”战略规划落实,亚太经济体加强互联互通,从而可能推动中国出口增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组表示,在中国经济增长向中高速靠近、呈现出新的常态化的关键时期,需要着力处理好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力争速度下台阶的同时质量上台阶;着力防控和化解风险,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在引导风险有序释放的同时,防止风险矛盾激化并引发系统性风险;着力将深化改革与扩大内需有机结合,坚持以开放促改革,把有利于稳增长、促创新的改革举措放在优先位置。
专家建议,今年应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企业债务重组支持,避免金融风险扩散;逐步释放改善性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软着陆;促进汽车、信息、旅游等消费热点和网络购物等消费模式加快发展;加快推动企业兼并重组,积极化解产能过剩;加快推进服务业对内对外开放;通过深化改革促进扩大内需;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破除体制机制障碍,释放创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