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红包大战白热化各出奇招 假红包危及账户安全

2015年02月19日 09:40    来源: 中国广播网      沈静文 侯艳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如果问大家昨天是怎么过除夕的,答案肯定少不了吃年夜饭、看春晚,不过,除此之外,一定还有不少年轻人在忙着“抢红包”。其实不光是昨天,这几天在年轻人的微信群里,电子红包满天飞,虽然金额都不是很大,最多不过几十元,少的可能只有几毛钱,但是大家的拼抢热情极高,手眼稍微慢一些的就抢不着了。所以有人说,“抢红包”成了现在过年的新流行。

  去年开始出现的电子红包如今已经成为互联网新宠,各互联网大佬为此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红包大战”,而昨天(18日)晚,微信红包与支付宝红包的竞争达到了白热化的境地。

  经历了去年微信的一统江湖,如今,支付宝红包有了新玩法。昨天,支付宝首次发放“中文口令”红包。支付宝趁热打铁,推出了品牌红包平台,支持品牌商户自助发放口令红包。与此前数字口令红包相比,“中文口令”用户在领取红宝时,需要输入品牌自定义的口令。

  对于支付宝,这或许属于不得已之举。在微信将支付宝红包链接屏蔽后,支付宝曲线救国推出“口令红包”,用发红包口令图片的方式“借道”微信,避开屏蔽,又“绕道”回支付宝输入口令数字收取红包。但对于力求方便的用户来说,还是挺不方便的。

  用户:总的感觉还是微信的红包挺方便,马上抢、马上到帐,马上就可以发,而支付宝的红包一般情况下你还是得通过微信来传递什么红包口令之类的,然后等到看到那个图片再去输的时候一般就没有了,感觉很不方便,所以支付宝的红包现在已经被我们抛弃了。

  不过相比“不方便抢”,“抢不着”显然更让网友们恼火。

  网友:这是我第三次抢支付宝,一次都没有抢到。这些人两次抢完之后因为没有抢到立志再也不玩它了,今天看到有人说会有一个"大豪包"于是就想撞撞运气,结果再也没有抢到,于是我放弃了支付宝,踏踏实实玩微信了。

  而这,正是支付宝立志在昨晚改善的地方。

  支付宝母公司蚂蚁金服公关部张道生:时段应该还是会固定的,但是金额、方法方式都可能会有一定的调整,怎样调到用户最喜欢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比如打地鼠这个方式是不是太难了,我们都在考虑当中。

  相比之下,作为去年大年夜红包战中最大的赢家,今年微信的优势仍然不可撼动。北京的柴女士去年大着肚子抢红包,今年则是抱着娃抢红包。

  柴女士:让孩子他爹去抢呗,我们俩有一个明确的分工就是今天我看孩子你抢红包,明天你看孩子我来抢红包,反正轮流着来呗。

  毕竟,相比支付宝的“从淘宝手里挣钱”,微信红包更多了与朋友的互动。

  用户:微信的红包在群里的话大概需要一直守着手机,就需要目不转睛的那种才可以,基本上你分个神、吃个水果的工夫就能漏过好多红包。

  但经历了去年的“吃年夜饭时都在抢红包”,今年,很多红包爱好者们也都立志,在与家人相伴时,放下手机。

  网友:我今天上午还是跟大家一起玩了一下抢了很多红包,但是下午肯定会控制一点,毕竟年夜饭的时候肯定不想因为抢红包来耽误跟家人的相处,因为抢红包只是一个小乐子,没有必要因为这样的一个小游戏影响到自己陪伴家人。

  还要提醒大家的是,在这红红火火的电子红包背后,也隐藏着不少安全隐患。前几天我们的节目就报道过,福建南平的陈女士因为在微信群中“抢红包”的消息,按照提示填写了自己的姓名,手机号和账号,结果红包没领着,却招来了没完没了的骚扰电话和短信。更有一些人因此抢红包而损失了钱财。

  360安全专家万仁国指出,对于电子红包背后的安全隐患,用户不要掉以轻心。分析各种电子红包风险发现,由于个人操作不当或安全意识不强导致的损失占大多数,所以提高个人安全防护意识非常重要。

  万仁国:因为红包系统它本身在设计的时候它已经充分的考虑风险性,它会尽可能将风险降到最低,但是如果说风险不能够充分的了解,那么他有可能会导致钱财损失。你比如说像可能每个人会通过多个渠道,包括QQ、微信、短信、二维码等这些渠道去获取这个红包,但是获取这个红包链接之后,如果我们打开了这个链接,如果这个链接里面要求你去比如说填一些你个人的隐私信息,比如说银行卡号、身份证号甚至要求你短信验证码,实际上这个时候就存在着比较大的风险了,一般情况下红包不会要求你填这个信息,一旦填这个信息之后有可能会造成你这个银行卡里面这个资金的损失。而且像有些人它可能会为了去抢红包去使用抢红包的这种插片,这个插片往往它背后可能会去捆绑这种恶意的木马。

  过年大家都图个吉祥,因为假红包会给账户带来安全隐患得不偿失。所以也要在这里给大家提个醒,不要随意填写和泄露自己的个人信息及各种密码,不要随意接收陌生人发来的红包链接,此外最好给账户设置一个最高支付限额,以最大程度的降低自己的财产损失。(记者沈静文 侯艳)


(责任编辑: 华青剑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