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民营银行发展还需配套措施

2015年03月19日 10:16    来源: 农村金融时报    

  本期执笔 戴蔚珑

  今年“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民营银行有了新提法:“成熟一家,批准一家,不设限额”。与去年相比,“不设限额”成为了最大的亮点。如此底气十足的表述,让人们对民营银行的发展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事实上,中国很早就有了民营银行概念。民生银行作为中国第一家以民营资本为主体发起设立的全国性商业银行,就是中国银行业改革的第一次试水,至今已有19年之久。此外,一些并无国有股份的农商行,也属民营银行之列。

  但直到2014年,民营银行才真正开始走入公众视野。2014年末,共有5家民营银行获准成立,2015年初,中国第一家“虚拟银行”前海微众银行正式开业,民营银行开始了自己的破冰之旅。

  与2014年之前成立的民营银行不同,这5家民营银行不仅在人事任免上脱离了政府的干预,更加市场化,在经营上也更加注重特色化和专业化,可以说是更为“纯粹”的民营银行。

  尽管民间资本打破了银行业的玻璃门,但一年5家的审批速度,并不能让人满意。经济下行的背景下,传统银行不断挤压小微企业的信贷空间,其资金需求无法满足。因此,民营银行的发展之路亟待提速。

  可以预期,未来民资的不断涌入,将给银行业这个垄断竞争的行业带来更多的活力。对小微企业而言,这意味着提供了更多的有效金融供给,增加了更多的草根金融机构来对接草根经济。而对现有的国有大型银行而言,未来成百上千家民营银行的出现,将敦促其在差异化经营上狠下功夫,不断提升自身金融服务水平。

  这也是监管机构的意图:通过不断引入竞争机制,倒逼银行业等传统金融改革。过去银监会在民营银行审批上步履蹒跚,主要还是担心民资办银行容易出现的道德风险、关联交易等问题。

  此前有消息称,银监会计划年内推出30家民营银行试点,平均每个省设立一家。可见,虽然上不封顶,但民营银行的开闸放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银监会也在不断地探索和尝试。

  未来,不管是13%甚至更高的资本充足率,还是诸如“生前遗嘱”之类的处置计划,都在实际的操作层面加强了民营银行风险的防控。而2014年和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频频抢眼的存款保险制度,也将在上半年提前落地,为民资大举进军银行业保驾护航。

  我国的民营银行还年轻,风险犹存,未来若要发展壮大,还需要管理层不断完善相关的配套措施,为其营造出较为公平的竞争环境。


(责任编辑: 蒋柠潞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