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人士认为,与海外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家庭资产配置过多投向了储蓄和房产市场,投资相对非常单一。事实上,这种过度集中的资产配置方式危机重重:如果房价下行,储蓄利率走低,反会使家庭财富面临极大的缩水风险。适当调整投资结构,多元化布局分散风险,是美国等成熟市场带给我们的启示。
富裕程度越高配置越合理
日本央行公开数据显示,1998年~2010年的13年间,日本家庭资产配置几乎没有明显变化,存款类资产始终保持在超过一半的比例,股票配置比例在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后迅速下降。日本家庭热衷的资产还包括债券(含信托受益权和抵押贷款在内)和证券投资信托,后者在日本也被称作共同基金。这种保守的投资方式一直延续至今。
日本央行研究和统计部门最新发布了一份关于“日本、美国和欧元区资金流转概述”的报告(其中日本和美国的数据摘自2014年9月底,欧元区数据摘自2014年6月底)。《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上述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9月30日,日本家庭资产总额达1654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85.36万亿元),这其中有超过半数资金流向现金和储蓄类资产,在总资产配置中占比达52.6%;保险和养老金储备投资紧随其后,在整个配置中占26.8%;股票投资占9.5%;5.2%用于投资信托;1.7%用于配置债券;其他类别资产约占4.2%。
上述报告还显示,欧元区家庭资产配置的偏好和日本较为类似,但欧洲家庭相对更为激进。截至2014年6月30日,欧元区家庭资产共计达到20.7万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38.59亿元),家庭配置最高的资产同样是现金和储蓄(35.2%),保险和养老金储备次之(31.7%),股票投资占比17.1%,排在第三位,剩余的资产分别投向投资信托(7.2%)、债券(5.5%)以及其他资产(3.3%)。
不难看出,日本和欧元区都具有较为强烈的储蓄倾向,但日本家庭的储蓄倾向更稳定,欧元区家庭养老观念更强,且风险偏好更胜一筹。
作为全球经济“带头大哥”的美国,其家庭资产配置又是怎样一番情形?
记者从美联储官网上获得的统计数据显示,1986年~2010年,美国家庭资产配置的货币类资产所占比重在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后明显回升,期间股票配置则迅速下降,而美国家庭的养老金配置则一直保持在20%以上的权重,共同基金比重呈整体上升趋势。
而据前述日央行发布的最新报告,截至2014年9月30日,美国家庭资产总额达66.8万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13.86万亿元)。记者发现,美国家庭更热衷于高风险资产,其对于股票的配置占比最高(33.1%),其次是保险和养老金储备,占比达32.6%,现金和存款约占13.5%,债券占4.8%,投资信托占13%,剩余3%流向了其他类别资产。
从历年资产配置调整看,美国家庭总体储蓄倾向和风险厌恶程度都较低,也一直很注重养老金投资。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家庭资产配置可选择的品种很广,在信用产品方面包括了商业票据、国债、政府支持债、市政债、公司债、抵押贷款等类型。
分析人士认为,通过对比可知,美国家庭目前资产配置更加分散,且国民富裕程度越高的国家,其资产结构配置也越合理。
我国家庭投资“被地产化”
在中国家庭资产配置中,现金和储蓄占据重要地位,其在整体配置中的占比远高过上述发达地区,但近年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中国家庭股票配置峰值出现在2008年大熊市前,其后明显缩水,自2010年起,股票配置的比例又开始逐渐放大。寿险、年金与社保等资产的配置近年出现增加,但仍未取得重要地位。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得的“2013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年度调查结果”,平均而言,家庭总资产构成中住房资产占比最高,达到总资产的61.5%,因此住房资产变动是引起家庭总资产变动的重要因素。
据CHFS2013年度调查结果,随着现代经济金融的深入发展,金融资产也日益成为中国家庭资产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占到总资产的9.4%。金融资产中,无风险金融资产占比最高,为71.3%,风险金融资产占比为28.7%。风险金融资产中,股票所占比例最高,为34.5%,其次为金融理财产品和基金,所占比例分别为14.9%和8.1%。
与前述美国、欧元区等国家和地区相比,中国家庭富裕程度仍较低,财富程度的差异使得我国居民的金融资产配置结构与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存在较大差距,表现在中国家庭投资方式单一,投资储蓄、地产倾向过高,此外,风险性资产的投资比例过低,在有限的风险类资产中,中国家庭更偏好股票这种较为熟悉的风险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