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两市成交量连破万亿,沪指实现8连阳,股指上升空间打开。自3月11日以来,沪综指累计上涨10.08%,深成指累计上涨8.55%。
受强劲的股市行情走势和业内股权激励机制改革的吸引,大批公募基金经理选择下海“奔私”。2014年12月,邓晓峰从博时基金离任,坊间传闻称邓晓峰将加盟邱国鹭打造的平台型私募基金高毅资产。
近日界面新闻记者专访了这位离开博时基金的明星基金,他对九年半公募基金投资历程做了回顾。
WIND数据显示,邓晓峰在博时基金任职期间为持有人创造净回报超过235亿。他管理的社保基金组合实现9年10倍的收益,累计净值增长率1047.26%,超同期沪深300指784.91%,年化收益率29.1%。主题行业基金任职期间累计收益率在股票型基金中排名第一,全部股票及混合型基金第二,仅次于华夏大盘,业绩大幅超越同业。
管理社保组合的经历对他的投资方式形成关键性影响。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的投资框架是基于行业基准,基金经理做出一定范围的主动选择的方式。之后,社保的投资限制有所放宽,基金经理的自由度加大。他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介绍说,2005年4月他刚加入博时基金,在单独账户小组(社保小组)做基金经理助理,并于6月开始管理一个社保组合。社保早期的框架对培养基金经理是一种有效的方式,能做基金经理,往往是研究做的好,够专,够深,但面可能窄。社保的框架逼迫我们去覆盖、投资我们不熟悉以及因为个人偏好不喜欢的行业。从长期来看,这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尤其适合管理大资金。在组合管理过程中,邓晓峰逐渐形成深入研究和广泛覆盖同时进行的投资风格。
2007年3月,邓晓峰接任博时基金主题行业基金经理,当年主题行业在股票型基金中排名第二,业绩领先行业中位数的收益率70个百分点以上。2014年,博时主题基金收益率在全部股票型基金中排名第七,最近1年、3年、5年,博时主题(160505,基金吧)业绩均在股票型基金前10%。
界面新闻了解到,十年间邓晓峰主动买入股票近500只,盈利家数占比约78%。而他管理的另一只主题行业基金八年共主动买入近450只股票,盈利家数占比约72%。“胜率高是因为我们投资的标的往往是我们的研究做的比较好。我们长期跟踪,积累,不断扩大自己的能力圈,基于公司的基本面做投资,这本身会是一个越来越有把握的方式。”
从投资理念上看,邓晓峰是价值投资的代表。他认为,做好价值投资研究必须要有深度,这体现在对行业、上市公司的商业模式的深度理解、对上市公司未来方向穿透力的理解,都要超越市场上绝大部分人。同时要不断的根据市场情况对上市公司进行跟踪和重新评估,通过关键指标持续跟踪来验证之前的判断是否正确。如果早前的判断错误,要及时果断的修正。“投资就是不断的研究。”他总结说。
“很多人认为价值投资就是长期持有,其实长期持有股票的现象是价值投资的结果而不是目的。”邓晓峰说,“我做投资时希望在在组合中梯队布局,持续跟踪公司经营状况,结合股价的表现评估风险与收益。如果股价不合适,我们暂时不会投资,但是会不断跟踪,继续研究覆盖优质的公司,等待合适的机会。”
2006年邓晓峰曾经研究投资过,一家激光应用行业的新兴创业型公司,行业壁垒高,原有海外巨头已建立相对优势。调研时,对于公司产品稳定性不及国际同行的问题,公司创始人当时总结:高新技术企业就是不成熟的企业,产品性能不稳定是正常的,要在使用中逐渐改进。这种贴近客户需求、快速反应、依托服务优势卖产品的方式是公司早期成功的重要原因。但产品性能的稳定性缺陷也使公司的近一步发展受限。此后5年,邓晓峰仍定期跟踪这家公司。2012年,该公司中报上显示公司前5大客户全部是苹果或苹果供应商。苹果公司对供应链的严格挑选说明这家公司已经克服了早期产品性能稳定性问题。邓晓峰抓住这一信号,当即加持近5%的股份,事后证明该股获利近4个亿的利润。这是深入研究,总结出公司核心及关键指标、长期跟踪,合适时重点投资的一个例证。
邓晓峰认为,不同的公司有各自的发展阶段和生命周期,跟踪过程中,需要客观分析公司的股价表现和基本面,投资时不能带有偏好。理性判断预期收益,再决定是否调整。
2014年对一只汽车股的投资,被邓晓峰称为典型的反向投资案例。
2013年3季度,这家车企只靠一款H6的成功便把市值推到1500个亿,市场对公司充满了过多乐观的预期。没有看到公司在资源和技术积累相对有限的情况下,向上打破合资企业在中级车上垄断,直接把战场从10万元档上升到20万以上市场可能面临的风险。简单的说,是步子可能迈的太大。邓晓峰于是便把配置逐渐从超过1500多万股减少到500多万股。
重磅新款哈弗H8上市前夕发现存在减速器高速情况下有异响,董事长果断决定推迟上市。在短期内市场对此出现过度悲观情绪,股价表现很差,半年内腰斩。但此时邓晓峰认为公司的这个决定有助于公司长期发展,而且公司后续产品h2、H9的不断成功说明了公司走过了依靠单一产品的阶段,是整个公司体系竞争力的体现。在调整得过程中不断加仓,持股量增加到近3000万股,成为市场上主要买家。市场也逐渐重新认可了这家公司的价值,到现在,这只股票股价已经翻番。
“其实目前中国市场是一个很极端的市场,体现在投资情绪极端,市场效率低,所以需要我们帮助投资者找出有竞争优势的企业。”邓晓峰说。
近年来经济转型在国内呼声很很高,导致中小创业板大热,但邓晓峰认为部分人忽略了具备竞争优势的龙头企业在转型中的机遇。他表示,“国内经济中低速稳态发展会使小企业生存更加不易。需求拉动,猪也能飞的窗口已经过去,未来比拼的是管理、是竞争优势。行业中的优秀企业则会继续扩大份额,继续获得超越社会平均水平的回报率,赢利向大企业、优势企业集中,这将是未来的一种稳态,是‘新常态’。”
来到私募之后,将无法依靠之前公募基金强大的研究团队,但邓晓峰对这一点并不担心,他认为目前卖方研究市场已经非常成熟。
“多年来,我们的研究方法是一种分层协作的方式,是一种金字塔型的结构。我们自己总结行业的特点和本质,提炼关键指标,借助内外团队跟踪,我们自己做判断。十年来,我们不断完善这种方式,增加自己的覆盖面。而现在因为证监会政策上的放开,整个生态系统的发展已经非常完善,私募和券商的合作也比较好。”他说。
同时邓晓峰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转向私募平台并不会影响他原有的投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