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90后新人巧理财让钱生钱

2015年03月27日 10:45    来源: 大河网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在这个好时节,许多90后的小情侣已经准备走进婚姻殿堂了。

  俗话说,挣钱针挑土,花钱水冲沙。对于比较“任性”的90后一族来说,离开父母,组建自己的小家庭可能会有所不适,要学会打理自己的家庭,学会设计自己的理财大计。只要重视理财,调整消费方式,就能让你的钱包迅速鼓起来。

  90后新人之结婚篇——未雨绸缪,做好理财“大计”

  90后的市民刘海和马娟是大学同学,毕业一年多后,两人在去年年底结婚,形影不离,令人羡慕。

  刘海在一家公司做设计,月收入2万左右。马娟在一家公司做会计,月收入7000元左右。两人待遇都不错,而且两人有车有房(结婚时双方父母都为他们买好婚房和汽车),经济上没什么压力,生活安逸,无忧无虑。所以目前他俩的状态就是“赚多少钱,花多少钱”,经常出去旅行,郑州各大商场也是他们俩爱光顾的地方,哪个商场哪个牌子的衣服上了新款,俩人都会跑过去试穿购买,在朋友们的眼里,俩人都很“潮”。

  但是这一结婚,双方父母就催着要孩子,虽然今年不打算要孩子,但明年恐怕也是“躲”不过去了。孩子出生后,会“扰乱”俩人现在的“潮”生活,刘海开玩笑说:“不敢想像,孩子如果到来了,这个家会乱成什么样。”

  刘海称他和老婆都是独生子女,什么事都是父母“包办”,生活上没啥压力,“趁年轻好好享受”是他们的生活准则。现在有了要孩子想法的刘海感觉自己“长大”了。原来一直认为自己还是个“孩子”,突然间感觉有了压力。像他们俩这种花费法,又不重视理财,这以后养个孩子还真“难”。

  那么,像刘海这个阶段的人群如何打理自己的“理财大计”?

  对此,理财师张建说,如今90后已进入结婚潮。当然家庭理财越早越好,精打细算,适度消费才能让以后的日子越过越好,婚后的生活越幸福长久。同时,这些人群的父母们不要再对子女“照顾”太多,他们的生活让他们自己去打理,房子、车子等也不必要非得都配备好了,一些费用的支出应该让他们自己去承担,让孩子真正学会“长大”,学会如何做一个合格的父母。他建议:

  ●要有理财的想法和计划

  刚结婚的新人组建成一个新的家庭,对他们来说既是惊喜也是挑战。如何打理至关重要。所以,双方要为这个小家庭做好理财规划。比如说一年存15万元,那么每个月就要从两人工资当中扣,一部分作为生活费用开支,一部分定期储蓄,再拿出一部分做基金定投或购买其他理财产品,让钱生钱。相信不出半年,当他们看到账户上数字不断变化上升的时候,才会惊讶原来可以省下这么多钱,会为自己以前不知不觉花掉这么多钱而后悔。

  ●切忌盲目投资

  “90后”们大多刚参加工作,缺乏投资经验,自我意识较强,而市场上的投资品种种类繁多,诱惑很大却很难准确把控风险,所以投资更应该理智谨慎。建议适度参与风险理财项目,在有限的收入下积少成多,别让自己的辛苦钱又交了学费。

  ●用小钱买大保障

  除了控制自己不理性的消费外,还要准备家庭的紧急备用金。更要为双方购买保险来保障以后的生活。为了避免突如其来的意外增加家庭额外的支出,夫妻双方可适当购买意外险给自己的生活增加保障。如果收入有限,可以购买“卡单式”意外险,此险价格低,保障高,适合收入有限的年轻人。

  ●开一个家庭账户共同管理

  为啥要开一个账户两人共同管理呢?因为成年人在35岁左右时,婚姻容易破裂,其实两人生气都是小事,如果真离了一是对孩子不好,二也很不值得。所以,建立一个共管账户,两人每月都各自固定拿出一笔收入放到里面,这样既可以存钱,也可以省钱,更可以减少家庭矛盾,培养双方的感情。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其实相互谦让最重要。

  ●转变“挣多少钱花多少钱”的观念

  一个家庭是两个人共同组建起来的,恋爱结婚并不是1加1等于2,而是0.5加0.5等于1,这里面除了爱情,还有包容,更有责任。这和恋爱时区别很大,双方都要变换角度,转变观念。为了未来的孩子,两人的共同财产就要加倍珍惜,不能再大手大脚,转变“挣多少钱花多少钱”的观念,转变“提前消费”的观念。根据家庭的收入状况做适度的消费,这样,等到孩子出生时,就会存下不少孩子教育金,缓解以后孩子需要的各种费用,不至于到时候两人“手忙脚乱”。

  90后新人之计划篇——做好理财,才能攒够“蜜月钱”

  在一家学校上班当辅导员的燕子今年25岁,也是刚参加工作没多长时间。一个月的工资交了五险一金后,净收入2000多元;她的男友在一家公司做销售,一个月的工资在3500元左右。两人目前租房住,计划明年结婚。

  燕子说,她和男友工作都很认真,踏实肯干,但因工资不高,又加上双方家里经济条件都不太好,所以一直没买房。“男友说了,一定会攒够钱给我买婚戒,带我出国度蜜月,当然也承诺让我住上大房子。”燕子说,虽然这些对于现在的两人来说,有的想要实现肯定还需要时间和金钱,但只要有梦想就好,“我相信男友说的,他一定会兑现说过的话。”一脸幸福的她等待着梦想成为现实。

  像燕子这样的90后打拼一族,已经在计划结婚了,如何更好地迎接婚后的生活,像这样的新人该如何理财才能实现心中的那份幸福?

  “像这样初入职场靠自己打拼的新人,一切处于起步阶段,所以理财的关键就是积累自己的财富。”理财师张建建议理财分步走:

  理财第一步:捂紧钱袋子,量入为出

  财富是慢慢积累的,想要理财就要做好这一步。二人可将各自的工资进行记账,这样可以了解自己上一个月的财务支出,总结出哪些开支是不必要的,哪些是强制性的支出。这样,下个月不必要的支出就能免则免,控制自己不理性的消费,达到以省积富的作用。强制储蓄,定存一点,时间久了,就能够攒下一笔不小的可支配资金。

  理财第二步:让你的钱生钱

  如果你想让钱生钱,则需要购买一些理财产品才行。虽然有的P2P理财类投资产品有“猫腻”,但选择正规的平台收益还是不错的。因为这类产品投资门槛低、年化收益高,流动性又强,比较适合年轻人理财,也是快速赚取收益的有效途径之一。

  除了现在的一些基金定投外,信用卡也是一个很好的理财工具,其不仅可以增加你的现金流,还可以通过按时还款保持你良好的个人信用,就可以在以后贷款买房或进行其他个人贷款业务时,有一个很好的信用证明。另外,还可以购买银行的一些理财产品。

  3月23日,也可利用余额宝进行“房到付款”了。如果你想买房,在与其合作的房产公司线上购买,客户签约完成后,将首付房款冻结在自己的余额宝当中,其间收益全归客户,直到约定回款期或交房期到时,才将余额宝冻结的房款打给开发商。而目前余额宝年收益稳定在4%~5%之间。不过,虽然本次余额宝购房活动支持北京、上海、青岛等十个城市,相信,这种模式不久也会来到河南,到时候,买房的90后们可赶快“尝鲜”了。

  理财第三步:积累知识,知识即财富

  想理财,你也得先学习积累财经知识。许多90后很少给自己补充这方面的专业知识。但是对于理财来说,只有了解足够多的理财相关常识,才能够挑战更多的理财产品,获取更大的收益。就像一只电源插头只有找准了属于自己的插孔才能充好电一样,对90后来说,他们现在要注意的首先是选对合适的投资。所以,当你步入中年之后,有了经济基础,想要投资更大更为丰厚的理财产品时,就会获得更大的回报。时刻要谨记,知识即是财富。


(责任编辑: 向婷 )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延伸阅读
  • · 短期理财债基成明日黄花      2015年03月26日
  • · 老人理财“稳”字当头      2015年03月26日
  • · 风光不再 短期理财债基成明日黄花      2015年03月26日
  • · 短命理财基金三个月关张      2015年03月25日
  • · 理财记账类APP用户占比近三成      2015年03月23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