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 檀
A股大热,沪港通依然冷眼旁观。
截至3月27日的近两周,沪深两市每日成交量突破万亿变得稀松平常,大量资金进入股市。截至3月20日,融资余额高达1.378万亿元,创出历史新高,是去年同期的3.5倍。
前期遇冷的沪港通也稍有回暖。自3月12日以来,北向资金较前一周近乎倍增。其中3月17日和3月23日使用额度均超过20亿元。这是沪港通开通后又一个小高峰。但相比每天150亿元的额度,以及国内A股市场轻松破万亿元的交易量,20亿元真不算多。
因为市场参与者抱怨声不绝,沪股通交易规则最近稍有修改,其股票实际权益归属即财产权发生了变化。港交所发言人证实,从3月开始已更改结算规则。海外基金透过沪股通买入A股,原来由香港中央结算担任“名义持有人”;现在,中央结算向这些海外基金发一个凭证来证明基金拥有实益权,在特殊情况下,中央结算可代为追偿。
这当然是个进步,但在财产权保护上仍显不足,无法打消海外基金的顾虑,颁发的凭证是否能够有效保护财产,受益者是否就是财产所有权人,很多疑问仍待解。一旦发生纠纷,港交所承诺可代表海外投资者在内地采取法律行动及索偿。不过,这是在罕有的情况之下,基金若没办法自行追讨,中央结算才代为追讨;而且基金需全数负责有关的法律费用,出面维护权益的成本会比较高。
现在看来,沪港通的一部分交易限制,阻挡住了稳健投资者,而在交易手段上又阻挡住了追求快进快出、风格激进的投资机构,剩下的就是传统A股市场投资者。沪港通到底有多少真正意义上的投资者,值得思量。
因担忧风险失控,某些政策设计过于谨慎,就有可能失去试验的意义。以沪股通沽空机制而论,借券困难,做空比例严格限定,目前虽有414只可供境外投资者做空的A股,但大部分标的股可供卖空的股数非常少,有的只有几百股可卖空。可供卖空股数最多的大秦铁路,可卖空的股数也只有741万股,占其总股本0.05%。3月2日沽空机制推出以来,连续两周零交易,首单做空中国平安也是一笔乌龙交易,冷落到连只“花瓶”都算不上。
A股大热并未引燃海外资金投资沪港通的热情,一方面是因为A股估值极高,能进的资金已经进入; 另一方面是落后的交易规则,如果没有实质性变动,沪港通将保持“淡定”。
市场常拿QFII与沪港通做比较。以往,QFII额度审批得到的多、使用的少,外管局数据显示,截至2月27日,QFII累计获批机构265家,累计获批额度697.23亿美元。笔者咨询业内人士,使用QFII额度的仅300多亿美元。日前有消息称,QFII、QDII额度审批可能年内取消。这是早就该有的改变,原本就没有审批的必要。
沪港通不温不火是前车之鉴。在内外资本项目开放上,控制风险是必要的,但为了避免市场风险而扼住资金逐利的活力,却是不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