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笑话大多是“一次性消费”。如果现在你还卖关子:“怎样把大象关进冰箱里?”估计话音未落就有人抢答:“第一步,把冰箱门打开!”
那就来个难度高的吧。现在A股“改革牛”来了,该如何分享这一大波行情的红利呢?你可以听专家们就“一带一路”机遇、高端制造趋势、环保治污概念等等各发表一通高见后,再徐徐亮出那个地球上唯一的正确答案:第一步,到证券公司开个户先!
没错。想要分享牛市的红包,只有先成为股民,至少成为基民。
最新数据显示,3月23日至27日,沪深两市新增股票开户数约167万户,距2007年4月的178万户一步之遥。应该说越来越多的人跨出了打开财富之门的第一步。
但即使入场再踊跃,“全民炒股”的说法也不无夸张。据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统计,截至今年2月底沪深股票有效账户为1.45亿户,加上后两个月跑步进场的,应该在1.5亿户左右;保守地估计,每3个人的家庭只开一个户头,以及加上通过基金的间接入市,参与这场牛市盛宴的,不到13亿人口的半数。
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克迪在《21世纪资本论》一书中分析了近3个世纪以来的大量数据,得出一个结论:资本收益率从长期来看总是高于国民收入增长率,在近几十年中更是出现了快速攀升的势头。尤其耐人寻味的是,市场越完备、越有效率,资本再投资就越有可能获得丰厚的回报,高收入群体与一般收入者之间的财富鸿沟越来越大。
眼下的A股牛市,正为验证这个论断提供了一个视角。从常理推测,那些能在资产配置上先行一步的,以有财可理的“高净值人群”居多。而大量“非股民”则或者风险偏好低、或者富余资金少、或者两者兼而有之。“非股民”中会产生一部分“后股民”:最近身旁老有人边吃肉边吧唧嘴,让人忍无可忍,终于冲进场来“抢钱”——“抢着送钱”了。
有种技术分析法是用新开账户数高点预估市场头部,听起来让人不寒而栗,因为这和看证券报刊热卖的程度、听出租车司机谈股票的频次等民间偏方一样,其背后有同样的逻辑——热炒过后,谁来接最后一棒。
今年两会期间,央行行长周小川明确表示不赞成“资金注入股市就不是支持实体经济”的观点。他说,与全球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最强调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很多企业通过股票市场融资获得发展。
确实,在股市的各种功能中,我国一向“最强调”为实体经济服务,这已被历次牛熊循环与改革节奏之间的高度相关所证实。即如眼下,如能借火热的牛市氛围顺利推出注册制改革,从此贯通资金浇灌创新创业的渠道,不失为惠及全体民众的根本路径。
其实,除了为企业融资提供便利,资本市场更应在居民财富的优化配置中扮演重要角色。不过分地说,这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民群众对改革的获得感。真正的大牛市红利的溢出,应该惠及更多的小股民、“后股民”,乃至“非股民”。
比如,拓宽社保基金入市渠道;比如,大力发展各类机构投资者;比如,加大资本市场双向开放;再比如,强化市场监管的“守夜人”意识,让中小投资者获得公平的市场机会,而非一如既往地扮演“接盘侠”。
有赖于周全的制度设计,也有赖于健康的财富文化。否则,就又回到了那个被你猜中的结尾:把门关上。(经济日报记者 齐 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