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个月,各方面对经济下行的话题讨论非常热烈。我们不能不思考:“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新动力来自哪里?
以前每逢经济下行的时候,大家最先想到的是三驾马车,即消费、投资和进出口。其实,三驾马车不是动力,而是拉力。消费也好,投资也好,以及进出口,在经济学的供给框架中都是需求。这是非常被动的,因为消费、投资和出口可以拉动经济增长,但不会推动经济增长。而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一定是供给端的。在过去的30多年中,中国经济的动力主要是来自于资源的集聚、资本的积累、劳动力的贡献。这是旧常态。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动力来自哪里呢?在高收入国家,经济增长只有一个动力,那就是创新,没有别的动力。我国现在还是中等收入,还可以利用一些过去的那些动力。虽然我国资本积累没有美国多,甚至劳动力红利不如以前,但是与其它发达国家相比,仍然要多。“新常态”的“新”,就新在只靠过去的动力不够,要尽快转向新的动力。而这个新的动力,只有创新。
我们正处在非常好的环境和机会之中。这个机会以前不是没有过,而是现在这个机会有它的特点,这个特点与中国的环境、文化非常匹配。
现在大家都在讲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以及“互联网+”和“互联网×”。互联网为什么可以“+”另外一个行业,甚至“×”另外一个行业?因为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不仅仅提供了产业方面的革命,而是关系到N个产业的变化。可以想象,这可能跟历史上电的发明是有相同或类似的性质和特点。
那么互联网为什么跟中国文化和环境非常匹配呢?德国、日本搞大规模的制造业4.0,我们可以改进,但是做不到那么精致,美国人也做不到。但是互联网的特点,是在可联结之后变成N的平方。我们人口众多是别的国家比不了的,所以它要乘以平方。当N的二次方之后,它的效率完全不一样。再有,互联网提供的入门门槛特别低,当门槛低的时候,不需要固定的成本,所以很少数的人才需要搞创业融资。这是供给方。
需求方比较个性化,不一样的年龄阶段,需求不一样。个性化的需求,加上供给端的入门门槛很低,两相结合,结果是什么呢?
我们的文化看上去有点个人主义,像一盘散沙,每个人都愿意做老板。这样的文化特点,在上述情境之下,突然变成非常好的优势,而且可以尽情的发展。这也正是为什么互联网、物联网在中国非常受欢迎的原因。下一轮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将会超出我们的想象,我们对这方面的估计还不够。不可否认,这是我们遇到的非常好的机会。
(作者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