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中国经济尤需股市有力支持

2015年04月08日 08:57    来源: 金融投资报    

经济运行面临较大压力,维护股市稳定运行十分关键

  风来了,想不动都不行。一年前的此时,沪指还在2000点附近苦苦挣扎。仅仅一年时间,这个中国A股市场的代表性指数已经直奔4000点而去。在为股市喜人表现而雀跃的同时,人们不禁担忧:这样的上涨可持续吗?中国经济基本面能支撑吗?会不会有一个“530”式暴跌等在前方路上?

  上涨有其必然性

  交易中的2327只股票,仅有33只下跌,这意味着:一季度几乎所有股票都在上涨;

  涨幅超过 10%的股票近2000家,这意味着:随便买一只股票放着不动,一季度都可以赚10%以上;

  涨幅超过100%的股票有235只,这意味着:10%的股票能够一季度创造翻番的收益;

  ……

  这样一组在微信圈流传的统计数据把今年一季度股市的红火形象地描述了出来。

  今年以来,尽管人们对经济基本面仍不够乐观,但A股市场却走出了一波强势行情。截至7日收盘,沪指年内上涨超过22%,中小板指数涨幅逾57%,创业板指数上涨更是超过70%。

  毫无疑问,货币政策微调的预期以及连续降息降准释放出的流动性是本轮股市上涨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去年11月份宣布降息之后,央行今年一季度已经降息降准各一次。而在经济新常态下,很多企业的日子并不好过,趋利的资金总是往预期收益更高的地方去。资金供给加大,股票价格必然水涨船高。

  那么,当前的股市上涨是否仅仅是资金推动呢?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认为,当前,长期的房地产市场泡沫风险在下降,金融系统和经济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在下降,市场风险偏好提升,这对市场形成很大的刺激。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各项改革举措层出不穷,股市投资热点不断。从“一带一路”到“中国制造2025”,从军民融合到国企改革,从环保到金融,相关板块的股票都有着不错的表现。

  正如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所言,近期股市上涨,是市场对经济增长“托底”、金融风险可控的认同,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市场流动性充裕、资金利率下行、中小企业上市公司盈利状况改善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反映,有其必然性与合理性。

  牛市前景仍乐观

  沪指以几乎未做调整的步伐一路奔向4000点,而企业业绩却没有明显改善,市场估值高企。截至4月7日收盘,上证综指的平均市盈率为17倍,中小板指数的平均市盈率48倍,创业板市场的平均市盈率更是高达90倍。

  这样的高估值是否意味着市场回调在即?牛市是否已经见顶?高善文更是直接抛出一个问题:“即便蓝筹股估值也不那么便宜,在这个条件下,我们是否面临一个迫在眉睫的熊市?”

  由于估值问题导致的熊市什么情况下会发生?高善文认为,总结中国历史经验,一个超越市场预期的熊市在绝大多数时候都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货币政策紧缩。单边的熊市都发生在货币政策紧缩背景下,货币政策紧缩打击了市场估值,并通过经济基本面恶化打击企业盈利,从而形成双杀局面。“在这个背景下,如果以历史经验为参照话,即便在短期之内基本面、盈利面恶化,货币政策总体上也是支持的,而且整个长期的前景还会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很可能不会出现迫在眉睫的熊市。”高善文说。

  在一些私募基金人士看来,这轮牛市始于2013年,第一阶段是制度性的红利,第二阶段是目前正在经历的结构性红利阶段,第三阶段尚未到来。

  让牛市走得更稳

  尽管当前乐观情绪占到上风,但是面对缺乏业绩支撑的高估值,人们总是心存不安。多位投资界人士认为,在当前资金不断涌入的背景下,估值合理的公司比较乐观,但过于高估的板块存在较大风险,股市最终能否稳住还有待经济基本面得到切实改善。

  回顾上一轮牛市,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之后,中国股市迎来了难得的牛市行情。然而,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一种狂热的情绪在股民间蔓延,直到2007年11月,一场跳水式的“崩盘”在所难免地发生了。这一切说明:如果没有坚实的制度基础和基本面支撑,仅靠投资者狂热吹出的泡泡终归要破灭。

  证监会也数次提醒投资者说,在目前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部分上市公司估值较高、杠杆资金较为活跃的情况下,投资者仍然需要注意市场风险,不要有所谓“宁可买错不能错过”的想法,更不要被市场上卖房炒股、借钱炒股的言论所误导。

  早在去年8月底,新华社就曾发文指出:“无论是中国股市的投资者,还是转型升级中的中国经济,相较于指数持续上涨的大牛市而言,更需要的是具有坚实基础的‘有质量的牛市’。”如今,这一观点仍然成立。

  一个必须面对的事实是,今年经济运行面临较大压力,尤需股票市场提供有力支持,维护股市稳定运行十分关键。多位专家指出,当前,监管层应积极推进市场化改革,同时加大监管力度,引入相对稳定的长期资本,夯实股市基础,呵护市场信心。

  在牛市中,一方面,要把新股发行的权利交还市场,让资金通过股市流入实体经济的通道更加顺畅,这既可以改善股市供求关系,又可以为经济注入动力;另一方面,要做好股市“公平、公正、公开”的守护者,让投资者对股市的长期健康运行充满信心。新华社记者 赵晓辉


(责任编辑: 马欣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