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玉器,经过漫长的玉石共存的孕育发展,到了新石器时代,便彻底与石器分离,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开启了中国玉文化的先河。自然生成的美石,加以人工的切磋琢磨,又被赋予了信仰、道德、习俗等等社会文化方面的功能,成为了华夏文明独有的载体,绵延万年而不衰,“在世界上是首屈一指的,同时又是中西文化间最古老的分水岭”(杨伯达语)。
中国古人认为玉有“五德”、“七德”、“十一德”,是最符合中国传统审美观念、最完美展现中国传统人文思想的载体,形容美玉从不吝惜赞美之词,甚至将其赋予了“神”性。可以想见,古代玉工们在对待这种可沟通天地、暗合至理的灵物时,是何等的小心翼翼甚至毕恭毕敬、诚惶诚恐。也许他们在抚摸这种材料时,对自我的身份认定已悄然发生了改变,他们不再是地位低下的匠人之流,而是受上天青睐,可以直接与神灵对话甚至触碰神灵的伟大巫祝!
怀着这种近乎崇拜的心理对玉料进行加工,自然不敢有丝毫轻慢之心,竭尽所能,不惜物力人工。基于此,可以大胆推断,中国玉器的造型、纹饰必然是与当时最高端的社会文化背景密切联系,它所表现的任何一种艺术风格,都是其所处时代人们的精神状态、生活方式和美学思想最具象化的体现。对历代玉器的造型、纹饰以及工艺技法、艺术风格的发展演变进行深入研究,尝试对玉器的造型与纹饰艺术风格进行深层次的解读,并以此为线索触摸其时代政治、文化乃至社会风俗时尚的脉动,意义非凡。
考古发掘出土的玉器所携带的信息量远非传世玉器可比,可以为研究者提供大量的细节资料,以此便可排列出同类器物演进的年代次序,不但可以掌握玉器发展的脉络,而且还可以较为便捷地在已有的器型学、图纹学的基础上,确定该器物所归属的时间位置。
目前所见有关玉器的书籍,多以彩色照片为主,以体现玉器原有的色泽、质感,而《中国古代玉器图谱》则反其道而行之,仅仅用了300余幅彩色照片,作为各时代综论中的插图使用,主体部分则是大量考古绘图。究其缘由,不外乎“精准”二字。彩色照片虽然美观真实,但由于拍摄、印刷等诸多因素的限制,目前的纸质出版物仍然无法达到纤丝毕见的效果,玉器造型、纹饰的细节重点无法得到完美还原,对从器形、纹饰方面进行古玉断代、鉴定、辨伪来说,尚有欠缺之处。
考古绘图虽然不如彩色照片美观,但却是一门与考古学共同发展的专业科学,是凭借尺、规、板等工具,运用投影法绘制的几何绘图。与一般美术绘画不同,考古绘图的要求是必须精确,要忠于原物,并将其重点突出并合理表现,绝不可随心所欲。因此,专业考古绘图在器形、纹饰方面的作用,目前仍是照片所无法替代的。
《中国古代玉器图谱》一书中所收录的出土玉器,囊括了中国现代考古学数十年的发掘成果,实物分藏于各地博物馆、考古所,出土时绘制的图片则散见于各考古报告中,有些甚至尚未正式出版,业内人士尚且无法一一目睹,非专业人士更是难得一见。这部脉络完整清晰,全面、系统介绍古代玉器纹饰造型的大型工具书,可与另一部玉器大型图录——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出土玉器全集》互为补足、相得益彰,可说是文博工作者进行出土玉器断代研究、收藏爱好者鉴别真伪、工艺美术师进行造型设计的必备工具书。
相关链接(中国经济网玉石频道):http://finance.ce.cn/ja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