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 瓣
10日傍晚,央行宣布,自11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均0.25个百分点。同时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原先的1.3倍调整为1.5倍。
宏观调控政策需要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不断预调微调,此次央行进一步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继续发挥好基准利率的引导作用,进一步推动社会融资成本下行,缓解企业负担,支持实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新近公布的主要经济数据显示,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仍在加大。4月份出口同比下降6.2%,外需仍然低迷;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4.6%,企业经营仍然困难。而一季度经济增速进一步回落至7.0%,虽仍处合理区间,但创6年来新低。经济运行所面临的下行压力、物价总水平保持低位,都决定了通过名义利率适度下调以实现实际融资成本稳中有降,进而稳定实体经济运行。从这个意义上看,此次降息不仅反映了市场预期,也符合现实需要。
算上此次降息,从去年年底以来,央行已3度降息,两度降准,外界对我国货币政策也因此产生了诸如“中国版QE(量化宽松)”的议论。从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实际情况看,这些所谓“中国版QE”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通俗地说,QE指的是在利率已降至零甚至负,实体经济拿钱没有地方赚钱、常规利率杠杆无法发挥作用的情况下,央行直接购买政府债券。换而言之,QE是建立在传统货币政策工具失灵、缺乏操作空间的基础之上的。事实上,即便经过3次降息,我国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仍达5.1%,货币政策工具还有很大空间,完全不需要实施“中国版QE”。无论是降息还是降准,其实都属于货币政策根据形势变化而进行的正常的预调微调。同样的道理,最近半年来一连串的降息和降准,也不能将其看作是“强刺激”和“大放水”,关于此次降息是为了刺激股市的说法更是无稽之谈。以判断货币政策执行情况的关键指标广义货币供应量M2为例,3月末,我国M2余额同比增长11.6%,低于12%左右的全年预期目标。从M2看,货币政策不仅没有搞“强刺激”和“大放水”,未来货币政策相反依然还有相应的预调微调空间。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融资成本仍处历史高位的背景下,央行此次降息的同时进一步放宽了存款利率浮动的空间。可以预计,随着渠道多元化和定价的市场化,金融之水流向实体经济和小微企业必将更通畅,对于促进投资,扩大消费也将产生积极意义。当前真正值得引起高度关注的是,随着降准、降息等政策操作的密集“出手”,部分实体经济和小微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却并没有得到真正满足。降息、降准释放的可贷资金,相当一部分流向大型企业、房地产业,或者通过银行理财产品流入股市,有的甚至在金融体系空转。下一步的关键依然在于,疏通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渠道,把央行降息、降准的效果充分发挥出来。监管部门应继续强化考核监督,对银行释放的资金流向、信贷利率水平进行严密监控和监督,防止渠道阻塞或流向跑偏。 (更多报道见五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