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沪指8年后再演6.5%暴跌

2015年05月29日 07:45    来源: 成都商报    

  在连续逼空式上涨后,昨日市场遭遇本轮牛市最为惨烈的下跌。321.44点,这就是全日沪指下跌点数,4900点、4800点、4700点一日之间相继失守,4600点也似乎岌岌可危!

  全日上证指数大跌6.5%———这是一个神奇的跌幅!8年前,2007年5月30日“半夜鸡叫”,当日上证指数暴跌281.81点,同样是6.5%的跌幅。而2015年5月28日,321.44点暴跌犹如一根“闷棍”,让投资者不由得再次回忆起8年前的那一天!

  《每日经济新闻》

  沪指暴跌320点 “5·30”回忆再起

  昨日的A股市场突现本轮牛市最为惨烈的下跌,全日上证指数暴跌321.44点,跌幅6.5%,盘中相继失守4900点、4800点、4700点;收盘报收4620.27点,4600点也是岌岌可危!成交量方面,两市合计成交超过2.4万亿元,再次刷新历史天量!

  从具体盘面上看,行业板块全线下跌,其中石油、水务、证券、航空、交通等板块跌幅居首,沪市跌停与达到9%跌幅的个股有407家,深市则有534家。

  从各大指数的跌幅看,大盘股指数跌幅剧烈,而中小盘股指数表现相对抗跌,如上证50达到6.58%,上证180大跌6.73%,沪深300指数大跌6.71%,而中小板指数跌6.3%,创业板指数下跌5.39%。

  320点的暴跌是本轮自2014年7月启动的牛市中最惨烈的一次,全日上证指数跌幅为6.5%,这是一个神奇的数字,8年前,即2007年5月30日,因印花税率的突然提高,当日沪指暴跌281.81点,同样是6.5%的跌幅。

  2015年的“5·28”,从时间和跌幅看都与2007年的“5·30”是那么相似,而两次暴跌的缘由却不同,2007年“5·30”是因为“半夜鸡叫”,股票交易印花税率从1%。升至3%。;而2015年“5·28”的暴跌,盘中能找出的当日利空因素,也就是5月26日汇金公司在A股市场减持工商银行16.29亿元和建设银行19.06亿元的消息。

  2015年5月30日却是周末休市,28日的暴跌,一样的跌幅,被投资者喻为8年前“5·30”的提前上演。

  一次暴跌能砸出A股大顶?

  昨日股市的暴跌行情,两市合计成交超过了2.4万亿元,再度创出了新历史天量。而记者统计的数据显示,上证指数跌幅在5%以上的有30余次,本次6.35%的跌幅仅在历史跌幅中位列中等。而在这30余次暴跌中,次日股指继续下跌的仅有5次,分别是1996年12月19日,上证指数下跌7.23%,次日下跌1.9%;1997年6月6日,上证指数下跌6.24%,次日下跌0.03%;1997年9月22日,上证指数下跌6.8%,次日下跌5.62%;2008年6月10日,上证指数下跌7.73%,次日下跌1.57%,以及2013年6月24日,上证指数下跌5.3%,次日下跌0.19%。

  而暴跌次日的反弹,最典型的是1996年12月17日,上证指数暴跌9.44%,次日出现7.42%的涨幅;1996年2月18日上证指数暴跌8.91%后,次日大涨了7.58%。

  但2007年“5·30”行情,尽管次日上证指数上涨1.4%,但市场短期却拉开了下跌的序幕,而本次“5·28”暴跌,后市又如何呢?

  北京望道投资有限公司投资总监王杰告诉记者,由于短期快速上涨,上证指数位于5000点的整数关口,市场心理本就脆弱了。而此时汇金公司减持,空头对这个消息就更为敏感。

  汇金从护盘到卖出,王杰认为,此前市场在合理的水平之下,而现在是在合理水平之上,这种行为变化,至少说明市场已经处于泡沫阶段。

  但上涨行情会这样轻易结束吗?

  “当前不可能,一次暴跌不能打出A股大顶。”王杰认为,昨日的暴跌可以看到上证50、上证180跌幅更大,暴跌更多冲击的是大盘股,杀伤力与“5·30”行情中中小盘股的杀跌不一样。

  而当前市场依然有明显的上涨趋势,尤其是新资金依然在源源不断流入,这也就注定像昨日那样的暴跌是不可持续的,尤其是估值低,涨幅本就不大的大盘股,再跌肯定很快就有人抄底。而且牛市很难以汇金的减持来宣布见顶!

  就后市的整体策略,王杰表示,如果仓位重,加之有杠杆,需要防范接下来震荡空间加大的风险;如果没有杠杆,仓位重也没关系,因为上涨行情没有结束。而仓位轻的投资者,需要特别关注前期的龙头股,快速下跌20%~30%,就又是一个绝佳的抄底机会。

  A股“5·30”

  恐慌症

  特别报道

  “5·30”

  2007年5月30日,财政部凌晨宣布上调股票交易印花税率,从1%。提到3%。,导致沪指当日大跌6.5%,其后在短短一周内,从4300点一路狂泄至3400点,众多股票连续遭遇3个跌停板,很多投资者因猝不及防而损失惨重,A股史上称“5·30事件”。


(责任编辑: 刘佳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