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民营银行试点或扩至中西部 年内获批成大概率事件

2015年05月30日 07:13    来源: 证券日报    

  分析认为,利率市场化改革以及存款保险制度为民营银行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空间

  民营银行能否玩转利率市场化?

  本报记者 傅苏颖

  “首批5家试点民营银行全部获批,并符合预期。在存款保险制度于5月正式实施的背景下,民营银行的设立会秉着成熟一家,批准一家的原则稳步推进。并且下一批民营银行或更多地向中西部倾斜,年内推出的可能性很大。”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昨日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对此表示认同。他认为,民营银行的设立总体不会出现“大跃进”的现象,更多的会是审慎推进。并且在首批试点民营银行获批以后,监管层会先观察一段时间,如果运行情况良好,再继续推进。由于首批获准筹建的民营银行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考虑到中西部地区经济总量小,市场化程度低,民营程度也较低,但是需求却一点也不差的情况下,下一阶段监管层将民营银行设立地点向中西部靠拢也很合理。

  “推动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成熟一家,批准一家,不设限额。”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不设限额”的首次提法,为民营银行的扩容带来极大想象空间。分析人士普遍认为,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以及存款保险制度的正式实施,将为民营银行的发展创造巨大的发展空间。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存款保险制度的出台是民营银行的一次发展机遇,将对大型国有银行的国家隐性担保转变成一种面向市场的保险制度,参保银行的地位是平等的,无形中提高了民营银行的竞争力。

  “民营银行的发展与存款保险制度的完善是相互促进的。”郭田勇认为,存款保险制度提高了民营银行的信用度,为民营银行的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同时,民营银行的发展加剧了银行业的竞争,银行的危机感增强,对存款保险的需求也随之增加。

  日前公布的《关于201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健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在加强监管前提下,加快发展民营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

  申万宏源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认为,由于资产收益下行、风险偏好下降等原因,目前传统银行体系难以对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形成有效支持;而民营银行因具有明确盈利导向的经营目标,使其更愿意通过承担更高风险,谋求较高的收益,与国有银行进行差异化经营。因此,民营银行将成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重要渠道。

  分析人士认为,未来民营银行仍可以基于自身的实力和特色经营,主动嵌入到与大中型银行的分工合作中去,利用自身优势整合大中型银行尾部链条业务,充分利用好利率选择权,利用当代高新技术优势提供更优质服务的经营策略来吸收资金,就一定能保证民营银行的活力和盈利。


(责任编辑: 关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