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商品熊市和美元牛市或迎来拐点

2015年07月29日 08:15    来源: 华尔街见闻    

  

  商品和新兴市场正经历的"投降式"抛售和美元大牛市或将迎来阶段性拐点,而新兴市场也可能迎来资本回流,因市场透支美联储加息预期,且宏观数据让联储鹰派观点站不住脚跟。

  华创宏观分析师钟正生、徐阳在最新的报告中表示,市场原本倾向于美联储9月份加息,至少在耶伦近期国会上的鹰派证词之后,市场倾向于这样理解,但全球资产价格的走势正在透支这种预期,事实上目前看来,美联储加息的时点并不明确,原因如下:

  现阶段,美国政坛欲取消纽约联储FOMC永久投票权,这或将冲击美联储内部的政治架构,进而影响首次加息的时点;

  IMF反复提醒强美元对美国以及非美经济体的负面影响,并两次建议美联储将首次加息的时点推迟到2016年中期;

  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已跌至金融危机前的水平,美国的通胀也无法独善其身。10年期美国隐含通胀的国债(TIPS)的收益率创3月以来的新低,美国的通缩预期急剧升温,耶伦强势鹰派的观点已经开始站不住脚跟。

  "我们现在只能说,在可预计的未来,美联储加息将会发生,也许在今年的12月份,也许今年不会。"华创两位分析师在报告中表示,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强势美元或将阶段性地见顶并回调,大宗商品可能迎来标志性的反弹,而新兴市场也可能迎来资本回流。

  华创对汇率、商品、股市、债市的配置分析具体如下:

  汇率市场

  美元:美元指数阶段性拐点显现。上周,美元指数周初最高触及98.15,随后重挫0.7%至97.32,周四最低下探97.22,而周五最终收于97.24,周度累计跌幅0.73%。本月美元指数2%的涨幅已经开始有所放缓,并且难以持续上涨。虽然美国国内一些经济数据利多美元,但同时希腊又接受了救助,给欧元提供了支撑。目前,欧元和美元之间正在角力。本周,美联储7月议息会议可能不会发出9月加息的信号,而联邦基准利率期货市场预测9月加息概率也不到50%(7月28日数据显示概率为21%)。这或将令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偏鸽派。而美元指数阶段性见顶并回调的态势也有望延续。整体上,鉴于“强美元”与“低油价”组合本身是利空美国经济的,我们对美元指数今年的表现并不看好。

  欧元:欧元兑美元二次绝地反弹。上周二,欧元兑美元汇率上扬1.1%,而周四升穿1.1后有些回落,周五最终收于1.0980,周度累计涨幅1.40%,这均得益于希腊通过第二轮改革计划。与此同时,欧元区疲软的经济数据施压欧元。随着希腊问题暂时缓解,投资者将欧元区关注焦点转向欧央行的宽松政策,而德国经济数据的好坏将会给政策走向带来一定的影响。整体上,鉴于美联储可能进一步推迟首次加息时点,我们对欧元今年的表现并不悲观。

  日元:美元兑日元行空间有限。上周,美元兑日元汇率收于123.79,盘中最高触及124.27,最低触及123.56,累计跌幅0.21%。日本资金外流有助于帮助美元兑日元汇价维稳,而不是使其汇率走高,且日本资金外流的加剧通过提高日本经常账户盈余明显更有利于日元。由于日本经常账户从赤字到盈余的转变不可忽视,美元兑日元汇率的上行空间因此受到限制。整体上,鉴于2015是石油危机年,避险情绪挥之不去,且美联储加息或将推迟,我们整体维持对美元兑日元汇率保持中性的看法。

  英镑:零售销售数据疲软打压英镑。上周,英镑兑美元汇率最终收于1.5507,盘中最高触及1.5671,最低触及1.5466,累计跌幅0.60%。英国6月零售销售较上月下滑0.2%,较上年同期增长4.0%,市场预期分别为增长0.3%和增长4.9%。这主要是由于食品商店和加油站的销售以及其他产品,例如计算机、玩具及珠宝的销售意外下滑,这给英国消费能促进经济增长的迹象蒙上阴影。数据公布后,英镑兑美元汇率跌至一周低位。理论上,通胀下滑、燃料价格下降,以及薪资增长等因素应该使英国消费者兜里的钱增多,但6月英国消费支出情况与这一趋势并不相符,这令英国央行在年底加息的可能性下降。

  澳元:澳元继续承压走疲。上周,澳元兑美元汇率继续震荡下行,收于0.7278,跌幅1.23%。中国7月财新制造业PMI初值降至48.2,大幅不及预期,受此拖累,澳元兑美元汇率短线下挫40点至六年新低。中国数据不佳会打压澳元,因为澳大利亚和中国贸易关系密切,中国经济形势很容易传导到澳元汇率上。此外,澳洲联储降息预期也施压澳元。澳洲联储主席史蒂文斯表示,澳洲联储正在讨论进一步降息的问题,未来一段时间仍有可能降息,不过降息可能带来危害。本周,投资者关注美联储7月议息会议声明以及美国二季度GDP数据。

  人民币:浮动区间扩大短期内对人民币汇率影响有限。上周,在岸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收于6.2095,与前一周持平。国务院在《关于促进进出口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的文件中提及,扩大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区间。与此同时,IMF敦促中国最终退出为遏制股市跌势而采取的救市措施。在此背景之下,国务院再提扩大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区间,传递出股灾后进一步正面推动汇率改革的信号,尤其是为10月份的SDR投票做努力。目前市场预计,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浮动区间或于2个月内自每日上下2%上调至3%。此次调整后,预计对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影响在中短期内会比较有限,短期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快速走贬的可能性不大。

  大宗商品市场

  铜:“死猫跳”行情延续。上周,LME铜期货价格整体走跌,收于5268美元/吨,累计跌幅3.89%,盘中一度触及5191.50美元/吨,创2009年7月以来最低水平。首先,从市场心理层面来讲,近期接连出现的风险性事件对投资者心理造成了冲击:一是希腊债务危机问题;二是中国股市动荡,引发市场对金融危机的恐惧。其次,从全球货币政策层面来看,美联储年内首次加息预期升温,助力美元强势。再者,从铜行业自身的供求结构来看,中长期预期非常悲观,主要原因便是对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导致铜需求走低的担忧。7月财新中国制造业PMI初值降至48.2,为2014年5月以来最低位,而在供应端,精铜产量却在平稳增长。

  原油:油价继续大幅下挫。上周,WTI原油期货价格收于50.89,47.96美元/桶,累计下跌2.93美元/桶,跌幅5.76%。大量潜在供应释放可能加剧了原油供过于求的形势,这是油价7月重新走入下跌通道的主因。首先是伊朗的石油出口将明显增加。全球石油供过于求形势或更加明显。其次,美国原油供应和库存也可能增加。油服公司贝克休斯数据显示,在7月前两周,美国开工原油钻井数量连续两周上升,一改过去连续29周的下滑趋势,这显示出美国页岩油产量正在回升。外界开始进一步担忧美国页岩油生产可能保持强劲,并持续给油价造成压力。再次,OPEC整体供应也有望增加。如果未来几个月政治障碍得到清除,那么伊拉克南部和沙特阿拉伯的新增原油生产,很显然将促使欧佩克产量趋于增长。

  黄金:黄金反弹是长期跌势中的短暂阶段。上周,COMEX黄金期货价格收在1098.4美元/盎司,累计跌幅2.99%,连续第五周录得下跌,期间最高触及1132.5美元/盎司,最低触及1072.3美元/盎司。在目前黄金低迷的环境下,即使那些对黄金看多的分析师们也表现得很谨慎,认为金价即使有所反弹也是一个长期趋势中的短暂阶段。目前从黄金市场的风险回报率来看,可能会出现技术性的反弹,因为目前黄金市场处在两年中最被超卖的阶段。在空头回补金价回升到1150-1180之间,空头或将再次进场,金价会重新走低。

  股票和债券市场

  美股:龙头公司业绩不佳重挫美股。上周,道指收于17571.20点,累计跌幅2.9%,创今年1月以来最大单周跌幅,标普500指数收于2079.85点,累计跌幅2.2%,纳指收于5089.71点,创收盘纪录新高,累计跌幅2.3%,均为3月底以来最大周度跌幅。美股市场下滑主要受多家龙头公司业绩不佳的打压,无论是新兴的IT、生物科技,还是传统的工业、制造业板块均未幸免。从历史上看,在美联储加息后的12个月内,非美股市的表现要好于美股。由于高估值导致潜在收益受限,建议在未来12个月内低配美国股市,超配欧洲和日本股市。

  欧股:欧股下挫至一周新低。上周,欧洲股市整体走软,泛欧斯托克600指数收于394.64点,跌幅2.72%。首先,卫星运营商SES 等企业公布的季报令人失望,拖累股价下挫。其次,欧洲基本资源类指数和能源指数均急跌,因铜价受中国需求忧虑拖累跌至六年低位,油价也跌至近四个月低位。鉴于欧版QE进行中,我们依然看好欧洲股市的前景。

  美债:美债收益率曲线趋平。上周五,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跌至两周低点2.27%,盘中走势反复,因美国企业业绩疲弱且商品价格下挫,投资人在美国国债中寻求避险。与此同时,长短债收益率差,主要是5年期/30年期国债收益率差收缩至4月底以来最窄,10年期/2年期国债收益率差也降至6月初来最窄。收益率曲线趋平,因投资者压低长债收益率,推高短债收益率。此次长达数周的收益率曲线趋平走势反映投资者对美联储即将加息的预期。

  欧债:欧版QE扩大预期令欧债收益率下滑。上周五,欧元区国债收益率全面下跌,德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跌3个基点,至三周低点0.67%;南欧较高风险的二线国家国债收益率同样下滑,葡萄牙、西班牙与意大利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分别下跌3至5个基点,报2.60%、1.88%与1.94%。一连串疲弱的经济数据导致了欧债收益率下滑,例如7月欧元区消费者信心降幅大于预期,7月中国制造业景气萎缩速度为15个月来之最等。这些对于本周将公布的欧元区通胀数据而言并非吉兆。这也让市场更加关注欧洲央行是否会扩大欧版QE的计划。


(责任编辑: 蔡情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