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我国要加速金融改革

2015年08月03日 10:54    来源: 中国经济网——《农村金融时报》    

  本期执笔 苏竞翔

  中国金融市场的动向,已经让全世界为之思量。

  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数据,6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下滑0.3%;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息支出同比下降6.2%,为今年以来最大降幅;1-6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下降0.7%。看到这些数字,有人开始担心我国实体经济仍将进一步下滑。

  与此同时,近期资本市场的巨幅波动则加剧了全球投资者对我国经济的担忧,铜等对经济增长敏感的大宗商品价格也受到影响,外界甚至开始对我国政府出手救市的做法说三道四。

  那么,我国经济出现问题了吗?

  上半年统计数据事实上亮点颇多,我国GDP增长连续两个季度运行在7%;CPI多个月在1.2%-1.5%的区间温和波动;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718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71.8%,调查失业率在5.1%附近;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连续3个月回升,4、5、6三个月分别为5.9%、6.1%和6.8%。我们还可以看到,受益于前期降息降准等政策,企业融资成本也在呈现下降趋势。

  事实上,近期市场的波动更多还是源于技术性的调整需求所导致的心理恐慌。当市场的运行失去理性,价格不能反映正常的供需关系,而是恐慌心理和踩踏式下跌,这时市场机制已经失灵,政府的干预是必须的。流动性和信心的危机仅靠市场自身的力量是不能解决的。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和美国都曾通过量化宽松(QE)来干预市场。QE直接通过央行购买长期主权国债来压低原端利率,从而使得本国资本市场更具吸引力。在所有措施中,QE可谓最为激进的操作资产价格手段。可以说,政府出面干预其实是每个有能力的国家面对危机所普遍采取的手段。

  因此,与其把目光聚焦在市场的短期波动上,不如着眼于长远的前景与格局。

  近日,国务院发文指出,要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扩大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区间。此外,有消息称央行拟推债市沪港通,让海外投资人进入我国银行间债市。种种迹象表明,我国金融改革的步伐正在加快,我国资本市场的交易基础正在夯实。

  我们无须过多理会外界质疑的声音。面对短期内非理性的恐慌所导致的市场失灵现象,政府的出手干预是完全正确且必要的。我国的资本市场还不够成熟,投资者、上市公司以及监管部门都需要不断成长,但绝不应该是在封闭独立的环境之下。

  因此,要修正巨幅波动的内在逻辑,建立更为完善的金融监管体系,使资本市场的交易基础稳固起来,继续加快推出更多包括汇率、利率和资本项目可兑换等在内的金融改革措施,才是更深层次的解决办法。

  所以说,此刻,我们更应加速金融改革!


(责任编辑: 蒋柠潞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