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从容投资吕俊:宏观投资给予基金经理战场主动选择权

2015年08月14日 08:53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我们是一家时间比较长的私募基金,2008年的时候已经成立了,并且已经有了产品。从容投资经历过天崩地裂式的下跌,当年最大亏损达到15%。”上海从容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从容投资”)董事长吕俊,在“2015中国资产管理年会”私募基金分论坛现场上,回顾了自己的投资故事,并详细诠释了宏观投资组合模式。

  吕俊自称从容投资是经历过2008年的股市大跌,也经历过今年的连续几波“股灾”,而有幸“存活”下来的基金。

  从容投资属于全天侯基金,在这一波行情调整中,损失了8%。而吕俊介绍,从容投资的模式是从事宏观投资,投资流派属于普及型。

  此种模式从宏观经济变动的特性来看,宏观经济的减速、增速、持平,被称之为“宏观投资”。

  从其具体操作模式来看,如果由下至上选股,则投资相对涵盖了各种类别。但是,又不能说各个类别都覆盖就是宏观投资。对于其中的区别,吕俊举例说:“比如,说我们有鸡蛋和铁矿石的期货,鸡蛋的上涨我们认为是期货型投资,如果是铁矿石的下跌可能是宏观投资也可能是期货投资。这是因为,从供求关系上来讲,铁矿石的供应量上升了,国内的需求下降了,这可能是期货投资。但是从宏观方面讲,建筑活动的减少云词对钢筋的需求也减少,从而导致了铁矿价格的下降,从这个角度来说就是宏观投资。

  宏观投资做起来有很多的方法,以利率来说,方法有两种,一个是可以做债券的价格上涨,也可以做股票的价格上涨,具体操作取决于在什么时机来做。

  吕俊总结,宏观投资在这一次的股票下跌过程中,包括最近三年都取得了非常优秀的业绩,因为宏观投资给予了基金经理主动选择战场的权利,有很强的机动性。

  这个对投资致胜是非常关键的。他还举例,比如某一个市场达到了盈利点,选择那个市场介入的话,多空双方在战场上形势还不清晰的时机比较好。当然这个对基金经理的要求非常高,如果操盘基金经理没有10到20年的投资经历,并体验过多次的繁荣箫条交替,是无法把控局势的。

  宏观投资还有一个难点,就是不同的资产类别要拼在一起,如此有一个风险收益的转换过程。比如100元资金,如果做最平衡的投资,那么放50块债券和50块股票,如此,做起来就是股票组合。但是,实际上无法做到股债平衡,因为股票的风险收益波动远远超过债券,所以要把债券加上几倍的杠杆,这样搭配,可以把不同资产类别组合在一起。

  “宏观投资的难点在于,宏观投资的基金经理并不是把时间集中在某一个资产上,比如我们做商品期货,与专业的做商品期货的人相比,在时间和精力上花费的是有劣势的,所以在特定的商品发生了巨大的趋势性行情时我们才介入,发生小的趋势性行情我们是不会介入的,因为这个时候介入会输的。”吕俊介绍,所以,宏观投资基金经理在进行投资的时候不是处处在做,而是选择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资产类别,优势就是做精做细。

  比如做债券投资,只会做债券整体利率上升或下降,具体的信用债就不会参与,因为这个领域的某些风险点是他们不能掌握的。

  在论坛上,吕俊还回顾了从容投资一波270%收益的波段操作故事。

  在2013年,从容投资采取的策略是成长股阿尔法式,此种模式就是做空股指期货。这是他们做宏观投资的第一年,实际上大部分时间,他们并没有满舱操作。

  到了2014年1到9月,从容投资采用债券投资策略。在2013年底,整个债券来到了底部区域,当时的利率非常高,而经济的形势是在向下,他们估计央行放松是迟早的事情。当时,这个形式趋向的多空预测是有争议的。

  争议点在于,中国的债务的比例已经非常高,当时有人提出我们要通过经济转型来消化,所以到了2014年8、9月经济数据下行之后,债券的放松就开始了。然而,当时还有一个背景就是非标的资产被规范化了,高息的收益不存在了,所以逐渐转向了债券和蓝筹股。

  吕俊回顾,一些布局债券享受了20%的收益,当收益达到预期时,他们就转向了大盘蓝筹股。

  比如,从2014年9月到2015年1月这个操作波段,蓝筹股有一个飙升的过程,从容投资取得了20%的收益。在这个节点,他们又开始觉得蓝筹股的估值到了比较高的水平,于是就转战成长股。

  “我们的投资逻辑是,成长股的逻辑和蓝筹股是不一样的,这是一次很成功的切换,成长股取得108%的收益。”吕俊总结称。

  到今年6月,从容投资又从成长股回到了2013年的策略,即回到了股指期货的对冲策略,用来对冲他们投资的成长股,“当时我们不清楚成长股最高会涨到多少点?我们觉得涨到6000、8000点的概率不大,但是我们使用了股指期货对冲,这个就是宏观投资的特点,可以使用各种的组合来做。”

  

  


(责任编辑: 康博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