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公募基金有什么品种从没过上好日子,那非QDII基金莫属。“好风水”似乎一直没有转到QDII基金的身上,首发启航就碰上金融危机,2009年二次出海又被欧债危机呛水,这几年一直不愠不火的挣扎,规模在不断缩水。而昨日泰达宏利全球新格局证券投资基金发布拟清盘公告,一旦表决通过,将成为首只被清盘的QDII产品。
QDII首发拟清盘公告
由于规模持续停滞不前,QDII基金或将迎来首例清盘。泰达宏利基金昨日公告,拟于9月7日起以通讯方式召开持有人大会,对终止旗下泰达宏利全球新格局基金的基金合同有关事项进行表决。如果表决获得通过,它将成为第一只清盘的QDII基金。
对于终止合同的原因,泰达宏利基金仅表示,系“根据市场环境变化,为更好地满足投资者需求,保护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利益。”
记者查阅泰达宏利全球新格局基金资料了解到,该基金成立于2011年7月20日,首募规模4.421亿份,成立至今已满4年。不过成立以来日子一直不好过,规模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在去年底规模为4863万份,到今年一季度末跌至1016万份,到二季度末进一步缩水至770万份,已持续低于相关法规中设定的5000万元的清盘“红线”。
从业绩来看,该基金也是表现平平。截至8月18日,其累计净值仅为0.929元,距离当时1元的认购价格还有7.64%的差距。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管理这样一只规模如此小的QDII基金,基金公司本身也是苦不堪言,按照1.8%的费率计算,每年公司收到的管理费不到20万元,这甚至不够给一个研究员的费用支出,更别说基金经理了。因此对于基金公司来说,也想把这类产品早点清掉。”
和投资国内股市或债市的基金可以较为方便地转型为其他类别基金不同,QDII基金由于涉及境外投资、外汇额度等方面的问题,很难转型为其他基金,而且目前新基金实行注册制,基金壳价值几乎为零,清盘似乎是“迷你”QDII基金的较好选择。
QDII饱受“迷你”困扰
其实并不是只有泰达宏利全球新格局基金饱受“迷你”之苦,其他QDII基金也有这样的困扰。QDII基金诞生至今已经8年有余,一直以来可谓命运多舛。
据了解,2007年首批QDII诞生,当时正逢全球牛市,诞生之初规模就到达了1200亿元。不过好景不长,QDII诞生不到一年,便遭遇百年一遇的全球金融危机,规模也迅速缩水打对折,降至516亿元。2009年第二批QDII出海,QDII总规模反弹至736亿元,但不好彩,又碰上欧债危机,再次折戟,此后规模一直徘徊在500亿到600亿元之间。今年上半年全球市场回暖,QDII规模出现回升,到二季度末整体份额为855.05亿份,较一季度末的664.22亿份上升28.73%,净申购190.83亿份。
但是,根据基金二季报,截至6月底,共有25只QDII基金规模低于5000万元,其中,华宝动量优选以536万元成为规模最小QDII基金,国富亚洲、国泰美国房地产等多只基金规模低于2000万元。而基金业协会本周公布的最新规模统计显示,截至7月底,QDII基金总规模缩水至600亿份之下,比6月底锐减近260亿份。
QDII业绩不佳遭抛弃
QDII基金遭到投资者抛弃的最主要原因无外乎业绩不佳。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今年以来QDII基金单位净值平均上涨3.08%,表现明显弱于国内股基和混合基金的收益率。在116只QDII基金中,有37只出现亏损,获得正收益的基金比例约为70%。具体来看,上半年仅有富国中国中小盘1只QDII收益率超过20%,为20.32%,但这和国内股基冠军收益率相比,不足一个零头。
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业绩不佳也是可以预料到的。除非是指数型产品,如果是主动型产品则成本非常高,特别是投资欧美市场的产品,不但可选标的多如牛毛,而且还有交易时差,一只基金的规模如果只有几个亿,所获取的利润根本无法覆盖成本,因此一些基金公司则干脆只投资港股或进行类指数配置,这种情况下,想要出好业绩几乎是不可能的。此外,今年7月份,内地与香港基金互认开闸,内地投资者可以足不出户地投资香港市场上优质的海外基金,这也让内地的QDII基金成为鸡肋。
对于QDII基金清盘,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主任王群航表示,清盘当然无可厚非,但是类似于泰达宏利全球新格局这样的产品基本上从来没有给投资人赚过钱,是否应该给投资人保本补偿呢?否则基金公司发只基金,收了很多管理费,业绩做不好,一句“清盘”拜拜就了事,合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