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各大上市商业银行中报陆续出炉。作为我国金融业的主力,上市商业银行的发展有何新特点?在支持实体经济方面有什么新作为?如何控制、化解不断上升的不良资产风险?未来商业银行将如何与互联网深度融合?今天起推出系列解读。
今年以来,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加,作为支持实体经济的金融主力军,银行业在调结构、稳增长、惠民生以及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都有哪些新的作为?《经济日报》记者梳理近日公布的多家银行中期业绩报告发现,银行业通过合理调整信贷投放的规模和方向,优化信贷结构,有效地支持了小微企业和“三农”领域,并为“一带一路”建设和中资企业“走出去”贡献了力量。
优化结构进行时
细读各家银行中报,可以发现,各家银行信贷结构正在发生积极变化,一方面大力压缩产能过剩领域贷款,另一方面将更多的资金投向优质客户、重大项目、民生工程以及“小微”“三农”等经济薄弱环节。
“商业银行需要在把握当前经济结构的基础上,合理调整信贷投放的规模和方向,优化信贷结构,以尽最大可能让信贷资金直接流入经济活动中最需要的地方,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优质金融服务。”业内人士表示。
上半年,中国建设银行继续实施差别化的信贷支持政策,对于列入国家规划的优质客户、重大项目,加快评估进度并实行差别化授权管理。招商银行加大了对个人住房贷款低风险业务的投放,个人住房贷款余额达4008.12亿元,较年初增幅24.72%,占零售贷款的比重为37.94%。中国银行在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等行业贷款增长7.73%。
多家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以服务实体经济为中心,大力支持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信贷资源配置,加大对扩大内需、自主创新、保障民生、重点在建续建项目的信贷投放。“消费信贷是我们一个重点突破的领域,到6月底,工行的消费信贷一共是29200亿元,主要包括个人住房贷款、个人消费贷款和信用卡。今年上半年共增加消费贷款2063亿元,增长7.6%。同时,消费贷款的不良率只有0.73%,质量也非常好。”中国工商银行行长易会满表示。平安银行表示,下半年将适应政策变化,推进资产结构调整,进一步压缩同业资产和票据资产,提升贷款资产在总资产中占比结构。
薄弱环节再加力
小微企业和“三农”领域一向是金融服务的薄弱环节,从2012年开始,银行业就举全行业之力加大对这些领域的支持力度,到今年上半年,多家银行已取得较大进展。
截至今年6月末,中国农业银行农村贷款余额20.72万亿元,同比增长11.9%;农户贷款余额5.84万亿元,同比增长15.5%,增速比同期各项贷款增速高2.1个百分点;农业贷款余额3.52万亿元,同比增长6.4%。拟上市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涉农贷款余额达6958亿元,同比增长41%,其中农户贷款余额5539亿元,占全部涉农贷款比重近80%,该行还力争在9月底前完成三农金融事业部制改革。
小微企业贷款方面,截至今年6月末,中国工商银行契合小微企业“短频急”融资需求的互联网贷款产品“网贷通”,已累计向7万多家小微企业发放贷款1.73万亿元,余额超过2000亿元。民生银行小微贷款余额为4026.76亿元,小微客户数达到344.27万户,该行还启动了小区金融2.0项目试点,社区网点达到4808家,其中获准挂牌的社区支行841家。
“银行业要致力于形成一个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普惠金融体系,让小微企业和‘三农’等薄弱领域获得更多的‘金融血液’。”广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理事长周高雄认为。
抢抓“走出去”机遇
抢抓“一带一路”建设和中资企业“走出去”的发展机遇,加快实施国际化战略,持续完善全球网络布局成为多家银行中期业绩中的亮点。统计显示,截至6月末,交通银行境外机构总资产同比增长14.1%,净利润同比增长3.5%,在集团总资产和净利润占比分别较年初提升1.69、0.20个百分点。中行海外资产总额7959.82亿美元,比上年末增长6.83%,海外机构实现税前利润46.52亿美元,同比增长5.46%,占集团资产总额和税前利润的比重分别为27.53%和22.91%,领先主要同业。工行也加快境外收购步伐,境外机构总资产和税前利润分别增长14.0%、13.0%。农行境外机构总资产首次突破千亿美元,净利润增速达22.8%。
股份制商业银行方面,中信银行表示,报告期内,其发挥中信集团金融与实业并举优势,联合中信集团下属公司全力支持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预计投放融资规模超过4000亿元。平安银行表示,为配合国家自贸区发展战略,作为国内四家拥有离岸业务牌照的银行之一,已及早做了布局,在主要自贸区都设了一级业务中心,包含离岸业务中心、保理中心、跨境结算中心。
“在人民币国际化下一个阶段,随着人民币资本市场管制的放松以及金融市场双向投资更加开放,境外央行、主权基金、国际多边金融组织将会投资境内银行间的债券市场,这会给中国银行业带来更广阔的业务机会。”中国银行副行长高迎欣表示。(经济日报记者 姚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