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孙宇婷
在近50年中,港股一共出现过7轮牛熊交替。《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1973年港股股灾是股票投资日渐普及后的首次股灾,也是港股历史上最大规模股灾。从1973年3月恒指见顶到1974年12月见底,恒指期间跌幅达91.54%。
多重利好促港股狂热
恒生指数以1964年7月1日为基准,当日指数为100点,1969年11月24日,恒生指数公开推出时为158点。
正如任何新鲜事物推出之初总是受到热捧一样,恒指也很快迎来第一次爆发浪潮。股市牛熊有时往往只有一墙之隔,就在恒指推出约3年后,港股迎来了历史上最大的股灾。
1970年和1971年,先后有25家和16家公司在港上市,1971年底恒生指数已升至341点。1972年,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改善,同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中德建交、中英关系改善。
在国际环境向好的大背景下,港股逐渐步入高潮,当年港股总成交是1971年的3倍,其中不少股票涨幅达到1~3倍;1969年~1972年间,恒指最高升7倍,成交量狂飙16倍。
此后受香港地区政府宣布兴建地下铁路,各上市公司纷纷派息送股等利好叠加下,股市狂热程度一时间达到鼎盛,恒指也于1973年3月9日冲上1775点历史高位。事实上,当日市场上没有什么特别的利好,也没有显著资金涌入,但指数却出现狂飙,单日成交6.19亿港元,较平时高出约30%。
多因素致恒指暴跌九成
香港市民一窝蜂抢购股票,在股价一路高歌的同时,香港地区经济的发展速度却与股市迅速崛起并不匹配,上市公司的估值泡沫越吹越大,危机在悄悄酝酿。
1973年3月,有着华资“地产五虎将”之称的合和实业有限公司发现了三张1000股假股票,引发市场恐慌,成为当时熊市开启的导火索,投资者纷纷抛售手中股票。
同年,银行收紧银根、上调利率。在一系列消息刺激下,恒指从高位急跌,1973年3月~9月中旬,恒指从1700多点跌至500多点,一些炙手可热的蓝筹股最少也跌去了七成。至1973年底,恒指跌至433.68点。
屋漏偏逢连夜雨。1974年,中东石油危机爆发,处于发达国家阵营的美国、德国和日本的经济进入严重衰退;全球股市暴跌,作为亚洲市场国际化程度的港股,也难以幸免,继上年狂泻75%后恒指再跌60%。到1974年12月10日,恒指跌至150.11的历史最低点。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恒指从1973年见顶到1974年12月见底,历时21个月,期间累计跌幅达91.54%;仅在下跌14个月时,即1974年5月,出现过一次明显反弹,当时恒指从5月1日的290点反弹至6月14日的466点,期间累计涨幅达到60.7%。
从港股整个时间轴看,1973年3月创下的1775这一高位,直到1981年才被打破,其后又跌回该点位下方,待1986年“四会合并”,推出恒指期货以及引入外资经纪行,恒指才正式企稳于1775点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