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停牌OR复牌股民很纠结

2015年09月17日 07:17    来源: 广州日报    

  本报记者粗略统计,目前两市共有461家公司处在停牌状态中,除了部分公司是在2015年6月份之后停牌,还有不少公司从去年开始就打起停牌“持久战”,留给股民的解释只有不知所云的信息披露。近期股市持续低迷,复牌个股屡屡遭遇跌停,投资者感觉茫然,不知道是继续停牌好还是复牌好。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近期,监管层发文要求券商进一步整顿违法违规账户,配资清理已进入最后阶段。复牌的股票若遇上配资清仓,则会遭遇不计成本的抛售,跌停风险更加大。

  广州日报记者杨欣

  原因:

  上市公司停牌“理由”五花八门

  “国有企业市值占沪深两市总市值的半壁江山之上,国字头股票都这样大片停牌,这个股市还怎么玩了?”而比起无法交易的郁闷来说,更让投资者感到无奈的则是上市公司的含糊其辞的停牌“理由”。

  “几乎每一份公告上提示的停牌原因都是那几个字:存在未披露的重大事项。但究竟是什么事情?是重组,还是公司出了问题?一概不知。等到停牌原因正式披露的时候,公司股价已经不是飞上了天就是跌到了地下,我们股民根本无从提前预支。”股民李小姐告诉记者。

  本报记者了解到,所谓上市公司的“重大事项”,主要是指那些可能对股价产生大幅度影响的事项,比如“来自媒体的负面报道足以影响股价”、“公司要签订重大合同,而合同数额又能对公司业绩产生较大影响”等等,所涉及范围非常广泛。而对事项是否重大到足以申请停牌的判断,一般由上市公司的董秘作出,并报请董事长签字;其后方可向交易所递交停牌申请。

  上市公司披露的停牌原因,却是五花八门。比如,众和股份称,其正在筹划收购资产事项;腾邦国际推出股权激励;还有的公司停牌牵扯到股权转让,以及推出定向增发等等。

  还有部分上市公司停牌公告中披露的原因,则属于“常规动作”。比如,股价出现异动达到一定标准后,上市公司须停牌自查;因为某些原因,上市公司被交易所责令停牌。

  规则:

  3个月期限形同虚设

  本报记者查阅了交易所相关交易规则,上市公司普通资产重组的停牌日期是“1+1+1”模式,即停牌一个月并可延长,一般不超过3个月。而在实际操作中,上市公司却是可以一次又一次地申请继续停牌。3个月的期限形同虚设,部分上市公司成为A股中的停牌“大王”。

  例如,金飞达因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从2014年7月开始停牌,直到2014年12月22日复牌,历时5个月。在此之前,公司已经是多次停牌。统计数据显示,自2012年12月至2014年7月,金飞达累计停牌24次,占到同时期A 股上市公司停牌次数的19.3%。而公司目前同样因重组事宜再次停牌。

  有股民在股吧中戏称,上市公司通常都是这样表述停牌事宜:第一次,公司有重组意向,停30天;第二次,公司重组进入实质性阶段,停30天;第三次,公司重组有重大突破,停30天;第四次,公司重组取得较大进展但仍然存有不确定性,停30天……然后就一直停几个月……

  一位资深股民告诉记者,相比香港市场,内地证券市场停牌过于频繁,同时停牌时间过长。

  “这停牌频率过高,不但影响市场效率,稀释或麻痹了停牌的警示作用,也增加了投资者的风险”。

  股民:

  不知道是继续停牌好还是复牌好

  老股民赵先生向记者抱怨说:“我曾经持有几只停牌几个月的股票,与股票流动性强的特点严重背道而驰,有的公司仅是更换大股东而已,对上市公司又没有重新整合的信息,为什么要停牌这么长时间,这严重侵犯了流通股东的股票交易权。要是上市公司提早告知停牌时间,我会提早卖出。重新买入其他股票,现在都跟随大盘有赚了”。

  另一位股民李小姐也气愤地说:“股市有风险,股民理应承担相应的操作风险,但这种股市涨了却停牌的股票,让我们投资者太失望了,无法卖出股票,让我赔钱又应该由谁负责?”

  不过,相比今年7月份股市大幅调整之前,现在的A股投资者却感觉到很茫然,不知道是继续停牌好还是复牌好。“现在市场低迷,复牌也是补跌,搞不好就连续跌停,等了这么久等来的却是这样的结果,实在闹心啊。”有投资者对此很纠结。

  2015年9月15日开盘,深康佳A继续“一”字跌停,跌停板上的封单迅速飙至几百万手,这也是深康佳A复牌后的第三个跌停板。

  威创股份复牌以来已经连续6个跌停,该股于6月12日停牌,近3个月的停牌并没有让该股在本轮暴跌中幸免于难,9月8日复牌后威创股份立即无量跌停,至今仍没有打开跌停板的迹象。

  仁和药业在今年6月12日以17.17元/股的价格停牌,其本周一复牌后仍然2个跌停,而且开盘即死死封于跌停板上。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近期,监管层发文要求券商进一步整顿违法违规账户,配资清理已进入最后阶段。复牌的股票若遇上配资清仓,则会遭遇不计成本地抛售,跌停风险更加大。

  专家:

  监管层强化“失败式”重组的监管力度

  本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停牌问题已经引起监管层的重视。经过前期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后,上海证券交易所已经正式发布并实施《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信息披露及停复牌业务指引》。该指引的最大特色是贯彻对中小投资者知情权和参与权的维护,要求上市公司在停牌期间,尤其是停牌期间的相关重要节点,要尽可能详尽地披露重组进展,并及时回应市场各种传闻。指引还强化了对“失败式”重组的监管力度,要求上市公司董事会和相关中介机构详细说明重组失败的原因并召开投资者说明会。

  但是依然有大部分市场人士认为,上市公司的停牌需要从制度上明确时间,而不应该一延再延,3个月期限届满后就应采取强制措施复牌,无法复牌的则应该强制退市。此外,要给投资者一个缓冲的时间,例如停牌和复牌之前提前发布公告,公告后一两天再停牌,这样才能做到对投资者有公平可言。

  此外,上市公司长期停牌主要因为预期进行并购和重组,既有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如果并购和重组失败,就必然导致股价大跌,投资者完全没有主动避险的能力。

  因此不应长期限制股民的股票流通,并应补偿因长期停牌使投资者蒙受的损失。

  相关链接

  1.在目前停牌的上市公司中,逾40家央企上市公司处于停牌状态。9月13日晚,中国中铁和中铁二局加入停牌行列,宣布因筹划重大资产整合事项停牌。中远、中海集团旗下的中国远洋、中远航运、中海发展、中海集运、中海科技5家上市公司8月10日起停牌。

  2.皖江物流股票自2014年10月8日起就已经按照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停牌,但是时至目前,公司何时复牌仍未有明确时间,而重大事项的最新进展,是9月9日收到上海证券交易所下发的《关于对公司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预案的审核意见函》(以下简称审核意见函),需公司进一步补充披露,补充内容包括同业竞争与关联交易、民事赔偿风险、标的资产权属、关于交易作价及评估合理性。


(责任编辑: 关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