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对于现在在商场上叱诧风云的业界大佬们来说,用沧海桑田一词并不为过。商场如战场,能够存活下来的企业一定有过人之处,但是谁也不能准确地预见未来。
在央视财经频道《对话》栏目15周年的节目现场,柳传志、马云、王健林讲述了15年前对于互联网的认知,和这15年中最意想不到的变化。
回忆:15年前的初遇
柳传志:初遇马云不是因为“颜值”
大概是在2002年、2003年,我跟马云第一次正式见面,对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不是因为马云的“颜值”。而是因为,马云讲话很有煽动能力,很有意思。比如说他认为在网上,他的淘宝将要做到几百亿的流量,当时我就觉得现代话说,马云你识数吗?几百亿,2000年代的时候还是很大的一个数,过不了几年人家就是几千亿。在这个当中,我跟他接触感觉不是他的运气,他中间做了大量的工作,做得非常扎实,这个让我确实对他刮目相看,而且他后来说的话在我心里分量越来越重。
王健林:没想到互联网这么快改变世界
我跟马云认识晚一点,因为我们行业隔得太远了。那个时候大概10年以前,比柳总说的晚一点,开始知道他的名字,知道他的公司搞互联网的,那个时候也看到他的广告。那个时候已经叫阿里巴巴了,只是说你的东西到网上来卖,卖得很快,分别找到不同的人来忽悠这个事,那个时候就开始关注他的公司。但是说老实话,互联网改变世界、改变我们生活,这一点我们还真没有预想到会这么快。
谈论:15年间对企业发展的认知
马云:十五年前做互联网我自己心里也没有底
2000年,我对自己是没有底的,但是对互联网是有底的。在96年开始做互联网的时候,我可能是第一个注册做互联网的人,所以很多人讲其实我比张树兴还要早大概半年多。我那时候跟我的同事讲,互联网一定会改变这个世界,改变中国,但是是不是我们,我们不知道。我们未必会成功,但是有人一定会成功。所以这是我那时候的感觉。到2000年的时候我觉得已经是势不可当,是只是我希望能够抓住这一步,几乎这几年来,每次看到的东西,开干,结果人家都冲在我前面。结果2000年的时候,我们希望不要被互联网这一波给淘汰掉了。
我从九几年开始干到2000年,几年以后我最怕起一个大早,赶一个晚集。刚才听两位老总在讲的时候,有一些东西就是中国企业家跟世界优秀企业家没有半点区别,我们年龄有区别,从事行业有区别,但是所有企业家的学习能力都是非常强的。
柳传志:过于注重当下需要反思
2000年,柳传志带领朱立南开始做风险投资。刚开始叫联想投资,现在叫君联资本。但柳传志表示,现在某些观念还是落后的。比如像马云,马化腾,BAT这几家大公司,这个结构为什么是VIE结构呢?实际上是我们的思维、我们的实力跟不上这个形势,所以才能使得国外的人成了他们的最大的投资者。我们看到的东西可能更现实、注重当下,而美国人确实看的东西比我们超前,这些东西都值得我们反思。
讲述:15年后,最意想不到的变化
在一份面向300位知名人士的一份关于中国经济最意想不到的变化的调查问卷中,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以36%的占比位居第一,位居第二位的是房地产的价格。那么,对于商界大佬们而言,这些变化又是什么呢?
王健林:房地产沦为最不受待见的行业
过去15年,房价过高,所以房地产行业也成了最不受人待见的行业,挣钱不少,但是烦恼更多,都成了一个被批判的对立面。所以我就觉得房地产虽然挣钱,但是名声不好,老被别人批,我已经开始转型了。
马云:改变唯利是图的形象
我觉得发展速度很快,但我们会发展的更好,变化很快,但是会变化的更好一点。我刚才在想房地产老板不被看好,其实互联网公司现在也不被看好,我们现在也变成破坏那个行业、颠覆那个行业的标准了。我们不是活带别人眼里,我们只活在自己心里。所以我们要证明我们不是那些唯利是图的人,我们创造利润和利益不仅仅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社会,而是为了大家一样的情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被看好。
柳传志: 中国企业迈向国际化
这15年的最近两三年,我相信后面还会有更大的浪潮,就是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我们过去都是外国人到中国来投资做事情,现在却是中国到外国投资,而且把外国的企业和中国的市场联系,或者是中国的企业跟外国的市场的联系会越来越紧。这可能是未来这几年是一个很大的趋势。(唐澜/综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