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锦秋:上市公司“家和”才能万事兴
10月14日,深康佳A发布业绩预告,预计今年前三季度亏损8.3亿~8.8亿元,其中第三季度预计亏损5.33亿元,同比去年均有大幅亏损。中小股东夺权而导致的管理层频繁变动,被认为是导致康佳此次严重亏损的重要原因。笔者认为,大股东与中小股东内耗,最后双方可能都是输家。
在今年5月28日的康佳股东大会上,中小股东推举的代表占据了7个董事席位中的4席,而持股25%的大股东华侨城集团,则只保留了2个董事席位和1个独董席位。这直接引发了康佳管理层接下来的频繁变动。仅在6月份,康佳就发布了上百人的人事调整,离职率为之前的数倍。
不过中小股东主导上市公司局面并没有延续多长时间。
6月18日,康佳召开董事局会议,鉴于特殊时期独立董事张民担任董事局主席已完成主要任务,会议选举刘凤喜担任董事局主席。9月28日,深康佳连发三条人事变动公告,宣布刘丹因个人原因请求辞去公司总裁职务,张民请求辞去公司独董职务,张光辉请求辞去公司监事的职务,由此宣告中小股东对康佳董事会的控制最终失败。
当初,中小股东逆袭主要是因为对大股东华侨城掌控下的康佳的业绩不满。但经过几个月的折腾,康佳的业绩并没有明显起色。相反,上市公司频繁换将,由此却可能导致资源浪费或亏损。
比如刘丹上台后加大公关和宣传力度,布局互联网产生了巨大费用,这可能是三季度亏损5亿多元的原因之一。要想战略布局产生效应还需要时间,现在大股东重新掌权,如果康佳未来不延续刘丹布局互联网的策略,这些投入就极有可能打了水漂。
这个案例可以引发人们诸多思考。
首先,相对稳定的经营团队是上市公司取得佳绩的重要保障。上市公司经营组织架构经常变动,其经营策略就无法延续。
今年康佳从高层到底层销售人员几次来回折腾,组织架构频繁变化,生产经营思路、产品思路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这些都可能形成无谓的资源、成本浪费。
其次,大股东与中小股东在利益博弈中应该寻求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毋庸置疑,各类股东有不同利益,但各方利益博弈不应是简单的赌气投票决胜负,也不是大动干戈、非此即彼的利益大抢夺。要是这样,就只能陷入瓜分存量利益的内耗局面,不仅难以让上市公司做大做强,而且会伤了公司元气,贻误企业发展良机。
家和万事兴,各类股东应该求同存异,寻求利益的共同点,寻找和气生财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第三,董事、监事要摒弃帮派、山头思维。诚然,董事、监事需要对推举他们当选的股东负责,甚至应该是这些股东的利益代言人。但是,上市公司不是大股东的“家天下”,同样也不是中小股东的“家天下”,是所有股东利益的集合体。《公司法》规定董监高对公司负有忠实义务和勤勉义务,《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也规定董事应根据公司和全体股东的最大利益,忠实、诚信、勤勉地履行职责。
说到底,董事、监事并不是哪一帮、哪一派的人,在很多时候,董事、监事应该以整个上市公司和全体股东利益为优先,而非单纯考虑部分股东利益。如果董事、高管违反忠实义务向部分股东输送利益,其余股东就有权发起股东代表诉讼。
第四,应推动上市公司职业董事、职业监事队伍建设。当初中小股东推举张民任董事局主席,在董事会上有两票反对、一票弃权,这些董事认为需要熟悉行业背景的人出任董事局主席,以便带领康佳健康发展,而张民过去的从业经历与彩电行业毫无交集。
假若当初中小股东推举的是对彩电行业非常熟悉的职业董事,或许如今的结局大不相同。只有建设一支职业董事、监事队伍,中小投资者行使股东权利才能有更好的依托或工具,由此才能推动上市公司更好地发展。
(作者为资本市场专业评论人)
(责任编辑:华青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