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点第三方机构“澄清”未参与销售相关产品,平安信托称消息来源于“客户反馈”
“假信托”事件发酵
“公告”与“澄清公告”引发“飞单”之议通过信托公司网站的公告统计,今年遭遇“李鬼”的信托公司有10余家之多
“公告”与“澄清公告”引发“飞单”之议
通过信托公司网站的公告统计,今年遭遇“李鬼”的信托公司有10余家之多
■本报记者 徐天晓
见习记者 王东君
10月21日晚间,平安信托发布公告称接到客户反馈,有第三方平台销售虚构的平安信托产品,并在公告中“点名”多家机构。
一石激起千层浪,昨日包括360财富、柠檬财富、恒天财富等被提及的第三方机构均发布公告澄清未发行相关产品,并表示在与平安信托“积极沟通”。
平安信托有关人士昨日对《证券日报》记者强调,其公告的信息来源为“客户反馈”,平安信托在给《证券日报》的回复中表示,官方声明中提及的第三方机构均来自于客户向公司反馈的信息,平安信托确实收到并保留了客户反馈的短信、微信、邮件、网站截图等,“强调公司未委托客户所提及的第三方机构销售产品。”
业内人士认为,部分被提及的第三方发布澄清公告,说明其在公司层面应确实未参与相关产品的推介,而根据类似事件的惯例,不能排除存在销售人员私下的“飞单”行为。而记者了解,多家第三方机构已开始内部调查。昨日,恒天财富有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恒天财富内部排查未发现有销售人员违规销售行为,也未收到客户投诉。
多家第三方机构澄清
10月21日晚间,平安信托发布声明称,接到客户反馈,有第三方机构通过第三方平台销售宣称由平安信托发行的“平安信托·鹏飞尊享2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或“平安信托·磐晟安享收益7号集合信托计划”。
“平安信托迄今为止从未发行或准备发行‘平安信托·鹏飞尊享2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和‘平安信托·磐晟安享收益7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产品”,并表示对假借平安信托名义销售相关产品的机构及个人,核实后通过法律途径追究责任。相关产品“纯属编造”。
《证券日报》记者根据搜索引擎搜索上述两款信托产品,已无相关产品推介网页,少量论坛、微博转载点开后也显示访问页面不存在或已被删除。
平安信托在公告中“点名”包括恒天财富、柠檬财富在内的数家第三方。
昨日,360财富、柠檬财富、恒天财富等第三方通过官网等渠道发布公告,其内容几乎没有区别,均为澄清未发售相关产品、与信托公司积极沟通。
恒天财富称,“公司对产品销售有严格的筛选程序,我公司从未与平安信托或其他任何第三方合作销售‘平安信托·鹏飞尊享2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或‘平安信托·磐晟安享收益7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产品”、“我公司目前正在与平安信托积极沟通,了解核实情况,并将保留视情况采取进一步法律措施保护我公司合法权益的权利。”
对此,平安信托有关人士强调,其信息来源为“客户反馈”。在给《证券日报》记者的回复中,平安信托称:“官方申明中提及的第三方机构均来自于客户向公司反馈的信息,平安信托确实收到并保留了客户反馈的短信、微信、邮件、网站截图等,为避免客户对该等虚假信息产生误会,本着对客户负责的态度,公司如实发布声明进行澄清,强调公司未委托客户所提及的第三方机构销售产品。”
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平安信托的法务部门相关人士亦积极与第三方开始接洽。
多家知名第三方被涉及
引发“飞单”之议
平安信托的公告之所以引人注目,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被点名的企业,在鱼龙混杂第三方中却不乏行业翘楚。
根据被涉及的平台官网的信息,金斧子已获得红杉资本千万美元注资;柠檬理财已获得IDG等知名机构B轮数亿元融资;360财富已完成Pre-A轮千万融资,启动新三板上市,争取在未来3年资产管理规模达到1000亿元。而恒天财富亦是知名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
业内人士认为,部分被提及的第三方发布澄清公告,说明其在公司层面应确实未参与相关产品的推介。而根据类似事件的惯例,不能排除存在销售人员私下的“飞单”行为。而记者了解,多家第三方机构已开始内部调查。昨日,恒天财富有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恒天财富内部排查未发现有销售人员违规销售行为。
恒天财富方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公司的劳动合同及相关规定,均严令禁止销售人员‘飞单’,一经查出,将严肃处理。我们看到平安信托相关公告以后,立即进行了内部排查,并在官方网站及官方微博上发布了澄清公告,如若恒天财富的客户看到相关信息,可通过官方正规渠道投诉。到目前为止,恒天财富内部排查未发现有销售人员违规销售行为,也未收到客户投诉。”
“李鬼”频扰信托业
平安信托的公告使信托业遭遇“李鬼”的问题浮出水面,而事实上,今年遭遇“李鬼”的信托公司不在少数。初步扫一眼信托公司的网站,发出类似公告的便有10余家之多。
《证券日报》记者发现,“李鬼”一类是虚构信托公司名称或虚假信托产品;而另一类,则是借真实信托公司或产品名称进行疑似欺诈活动。
信托之所以成为不法人士进行非法活动的“幌子”,其实很好理解:社会公众对信托认知不足,对信托产品如何购买、如何辨别真伪也显得经验不足;信托产品的私募属性,其信息披露过程一向较为封闭;信托产品的营销过程仍然混乱,虽然监管层一直要求信托产品仅能由金融机构代销,而事实上,其由第三方代为推介的现象一直存在,由于第三方市场鱼龙混杂,虚假信托信息也就趁虚而入。
业内人士称,防范“假信托”,需注意信托产品的认购资金应直接打入信托公司在银行设立的对公账号,不得经手任何非信托公司的公司或人士。信托公司名录、官方网站可在银监会查询,在无法确认产品真伪时,则应直接与信托公司联系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