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大宗交易成A股“温度计”10月成交额增1.5倍

2015年11月02日 07:29    来源: 每经网-每日经济新闻    

  在刚刚过去的10月,绝大多数上市公司披露了今年三季报,其中一些上市公司所披露的最新股东名单,成为各方关注焦点。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三季报中股东名单的有效性,也在不断降低。或许投资者在追逐某位大佬脚步时,这些大佬已悄然离去。事实上,这样的情况能从10月的大宗交易中看出一些端倪。

  10月,大宗交易的成交额达225亿元,虽然离今年的峰值有较大差距,但相对于9月不足百亿元的“冰点”,已有明显回升。更为值得关注的是,一笔笔大宗交易透露出,进入四季度后,机构最新的投资路径与成本。

  大宗交易现“过山车”

  对很多投资者来说,看盘成为每天的“必修课”之一,交易所收市之后公布的龙虎榜,也可能是跟踪研究的内容,然而独立于二级市场交易的大宗交易,却往往容易被忽略。

  不过对于专业人士来说,大宗交易有着极高的关注价值,因为它不仅能反映出市场整体热度,更能提前反映一些个股走势的脉搏。而在过去几个月时间里,大宗交易作为A股“温度计”特性,被体现得淋漓尽致。

  就在不久前,一组数据引发了市场广泛关注,即9月份沪深两市的大宗交易总额,竟没能超过百亿元,跌至年内“冰点”。choice金融终端的统计显示,今年9月,沪深两市累计发生大宗交易约310笔,累计成交金额近91亿元。

  一位长期跟踪大宗交易的业内人士表示,在前期市场行情高涨时,每日沪深交易所大宗交易数据动辄上百条,一个页面都显示不完,但到了9月,每日的大宗交易信息却能“一目了然”。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伴随着上半年行情的持续走高,大宗交易也呈现出井喷式增长,从成交金额来看,今年1~ 5月,单月大宗交易额一路走高,分别为417亿元、507亿元、881亿元、1023亿元和1347亿元。值得注意的是,1347亿元的成交额,成为今年以来的“峰值”。

  而到在今年6月,A股行情出现转折,大宗交易也出现明显回落,成交额从1347亿元下降至1163亿元。值得注意的是,6月15日那轮大跌出现前后,大宗交易也跟随股指波动,出现明显转变。如果以6月15日为分界线,这一日之前两市大宗交易总成交近740亿元,而在6月15日~30日,成交额降至不足430亿元。

  7~9月,随着股指不断下挫,大宗交易更是进一步萎缩。具体来看,7月大宗交易额直接跌破千亿元关口,陡降至不足250亿元,8月成交额也不足300亿元。而到9月,两市大宗交易成交总额更是跌破百亿元关口,仅为91亿元左右,还不到5月峰值的十分之一。

  10月165只相关个股上涨

  “大宗交易清淡最大的原因是市场急跌,但是也有其他方面的一些因素。”一位业内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大宗交易热度可以从买和卖两个方面来观察。就买方来看,大宗交易价格较二级市场普遍有一定的折扣,一般在10%左右,在前期行情好的时候,资金通过大宗交易接盘后,可以很快卖出获取差价,但在此前很多个股出现断崖式下跌时,从大宗交易接盘就存在很大风险,出现不少买入就被套的情况。

  另一方面,上半年大宗交易额一路走高,一些上市公司的大股东、高管减持套现,客观上提供了很多卖出股份,但随着包括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在内的持有总股本5%以上股东,以及高管减持被限制,这部分筹码也被锁定起来。

  目前来看,虽然9月是一个博取反弹的良机,但当月大宗交易不足百亿元的成交额,直观显示出资金的恐慌情绪。不过,伴随着反弹延续,在刚刚过去的10月,A股明显有了更多人气,大宗交易也迅速回暖。

  choice金融终端的统计显示,虽然10月有国庆节长假影响,但是大宗交易成交总金额达到226亿元,较9月的91亿元,环比大幅增长1.5倍。就具体个股来看,10月份大宗交易平台上成交额居前的,分别是万科A(000002,收盘价13.67元)、中国平安(601318,收盘价33.49元)和大唐发电(601991,收盘价5.44元)。值得注意的是,10月,除成交金额增长外,三维丝(300056,收盘价19.01元)、鹏博士(600804,收盘价25.77元)、中南重工(002445,收盘价23.77元)等个股,还出现了多笔溢价大宗交易,即大宗交易成交价格高于二级市场价格。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部分资金的态度。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还了解到,大多数在10月份获得资金积极买入的上市公司,其股价均有不俗表现,即在约190家出现大宗交易的上市公司中,有165家出现上涨,其中蒙草抗旱(300355,收盘价20.55元)、蓝盾股份(300297,收盘价17.95元)等近90家公司的股价,月涨幅在20%以上。

  机构扫了哪些货?

  10月,上市公司纷纷交出了今年三季报,证金、汇金以及部分机构的持股信息,成为各方关注焦点,甚至直接引发一些公司的股价波动。然而作为截至9月末的股东名单,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有效性也不断被削弱。作为“正规军”的机构,在市场经历一轮反弹后的最新动向,三季报也就自然不能很好的反映出来,但大宗交易却可以弥补这一缺陷,因为机构的买入价格与时间均能一览无余。

  一位券商研究员表示,大宗交易买方席位如果出现机构,相关个股往往具有更好的市场表现。因为机构对于个股有着良好的研究和判断,而且机构席位进行过减持的可能性,也明显低于券商营业部席位。

  统计数据显示,10月买方席位为机构的大宗交易共计53笔,其中获得机构买入最多的为中国平安,机构在33元/股附近,累计买入近21亿元,而上周五(10月30日)中国平安33.49元/股的收盘价,尚在这部分机构资金的成本价附近。

  当然,21亿元的买入额并不算少,但相对于中国平安这样的大盘蓝筹股来说,仅是九牛一毛。另一些小盘股虽然获得机构买入金额不大,但从总股本的角度来看,却有可能产生明显影响。

  以美晨科技(300237,收盘价10.79元)为例,10月8日~15日,机构以8.90元~10.3元/股的价格,累计买入2219万股,约占公司总股本的3.4%。公司刚刚公布的三季报显示,受益于重大资产重组并表的推动,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168%。

  再比如劲拓股份(300400,收盘价33.67元)。10月19日~23日,公司连续出现多笔大宗交易,均为机构专用席位从券商营业部买入,成交价在33.50元~33.78元/股,累计成交约213万股,占到总股本1.78%。此外,慧球科技(600556,收盘价13.77元)在10月23日~26日期间,获得机构先后三次买入,以13.08元~14.50元/股的成交价格,累计成交610万股,约占总股本1.55%。除上述公司外,宜华健康(000150,收盘价38.80元)也在大宗交易平台上获得机构多次买入。


(责任编辑: 向婷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