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最新消息,11月1日下午,李克强总理在韩国首尔出席第六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这是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中断三年后的重启。对于此次会议,业内人士普遍看好中日韩的未来合作前景。更有业内人士认为,RCEP有望成为三国达成自贸区的前奏。
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庄芮对媒体称,“由于RCEP的范围内包含有日本,因此,RCEP如果有望在年底前达成,而且RCEP和日本已经接受的TPP都是水准较高的贸易协定,那么日本在RCEP内能够接受的条件,在中日韩自贸谈判中也是应该能够接受的。”
普遍看好中日韩自贸区前景
据报道,本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发表了《关于东北亚和平与合作的联合宣言》。这次中、日、韩首脑会晤达成的共识有五项,包括56个细项:主要是一、实现东北亚和平与合作;二、扩大经济社会合作实现共同繁荣;三、推动可持续发展;四、增进三国人民相互信任和理解;五、促进地区和国际和平与繁荣。
商务部发言人沈丹阳曾公开向媒体表示,中日韩三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对外贸易额合计均占世界20%以上。建立中日韩自贸区有助于充分发挥三国间的产业互补性,挖掘提升三国贸易投资水平潜力,促进区域价值链进一步融合。
据了解,在这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中,三国的经贸合作方向在这次领导人峰会上得到响应,即环保、创新、国际产能合作等可望成为三方合作新增长点。
其中,国际产能合作也将成为三方合作新领域。对此,李总理表示,中国愿将工业体系完整、装备制造集成和施工建设能力强、性价比好的优势与韩日高端技术相结合,同周边国家发展需求相对接,重点在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机械、建材、电力等领域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打造三方合作新品牌,为各自发展和区域经济增长以及全球经济复苏增添新动力。
中投顾问研究总监郭凡礼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中日韩自贸区的达成对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有三大影响:一是加快我国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扩大建设范围,推动自贸区周边城市化进程;二是拉动基础建设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提高产业链各环节的市场需求;三是有利于促进基础建设企业的进一步扩张,企业规模、业务范围不断扩大。”
合作将促进基础设施发展
《证券日报》记者整理基础建设行业上市公司发现,如北新路桥、葛洲坝、中国铁建、中国中铁、中国电建、山东路桥等有国外业务的上市公司在行业中占比还不到一成。不过,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逐步推进,业内普遍认为这些公司的海外业务有望快速增长。
其中,长江证券认为,北新路桥具有丰富的海外工程经验,先后在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等国家承建工程项目,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逐步推进,公司海外业务有望快速增长。
与此同时,山东路桥也是有着国际业务的上市公司,特别是山东对外经济技术合作集团的注入预期,更是给公司带来国际工程注入预期。对此,银河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山东路桥2014年海外收入占比7.22%,主营业务毛利占比10.48%,业务集中在亚非市场。若山东对外经济技术合作集团成功注入上市公司后,将快速提升公司海外业务拓展能力,增强持续盈利能力及竞争力。
铁路建设有望合作共进
“铁路建设、航空领域等上市公司或将最先受益。”中投顾问研究总监郭凡礼向《证券日报》记者分析:“三方合作将促进这类公司的快速发展,公司业绩和规模将有大幅提升。”
事实上,谈到基础建设的国际大工程难免就会想到铁路建设,而在这方面中国与日韩的合作将会如何进行呢?
“其实中国的铁路建设特别是高铁方面的建设已经可以独立完成,虽然中国的高铁发展要晚于日本,但在近几年的发展中,中国的高铁建设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中国中铁内部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公司在日本和韩国并没有承接业务,可以说,韩国和日本在铁路建设方面的需求不大。
上述人士表示,在铁路建设方面,日本本身就有很强大的建造企业,而且在国际上,日本企业也是公司的竞争对手,而韩国方面,由于其本土面积不大,因此对高铁的需求也不大,而且韩国本土的三星也有相关业务。
有上市公司相关部门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韩国应该是更看重中国‘一带一路’战略中其它方面的合作,希望将产能输出。”
虽然日韩对铁路建设的项目需求不大,但有上市公司内部人士向记者表示,在基础建设方面,更可能是采取企业间合作的方式参与国际竞标。例如一起成立一个项目公司,通过分股等方式进行合作承接国际订单。
对于市场中关于中日韩自贸区的预期,中投顾问研究总监郭凡礼认为,“一方面中国的公司需要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运输效率;另一方面加强员工小语种的语言培养,促进企业尽快和国际化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