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农商行应搭上农村电商发展快车

2015年12月07日 13:37    来源: 农村金融时报    

  ■何学锋

  【农村金融时报】

  随着互联网在农村地区的迅速普及,基于互联网的新生态——农村电子商务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为广大农民创业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带动了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

  农村电商的发展需要金融支持,同时,农村电商发展的广阔前景也为农村金融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农商银行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应当高度关注农村电商发展,清醒认识由此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主动抢占先机,支持农村电商发展,搭上电商发展“快车”。

  适应“互联网+”

  当前,“互联网+”已深入农村,各种主体的网店、大型运营商投资的村淘、政府引导培育的电商专业村和电商园区在近几年得到快速发展,日益形成一个庞大的农村电子商务产业体系。

  以全国百强县(市)之一的浙江省诸暨市为例,据统计,截至2015年9月,该市已有注册电子商户4600余家,就业人员近3万人,1-9月网上销售额已达31亿元。到年末,诸暨将拥有村淘店300家、电商专业村166个、电商园区25个。

  与蓬勃发展的农村电商现状不相匹配的是,农商银行总体上对农村电商的总体认识不足、了解不深,对农村电商引发的变革主动跟进不够。这不仅对农村电商的发展形成一定制约,更不利于农商银行自身的长远发展。从数据来看,农村电商从业人员以“80后”为主体,一旦对此群体支持力度不足,农商银行将很有可能逐渐失去未来市场。

  目前农商银行存、贷款客户年龄整体老化,电子银行替代率远低于同业水平等问题就是“隐忧”。因此在“互联网+”时代,农商银行必须转变观念,树立互联网金融思维,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改革创新,让体制、机制更好地适应农村电商发展,为自身转型升级争得机遇。

  开发专项产品

  农商银行现有的信贷政策、产品主要是围绕支持传统实体经济和居民生活消费来制订、开发,对农村电商掘起过程中的资金需求关注不多、研究不深,缺乏有效的扶持政策和与之适应的信贷产品。

  现阶段的农村电商相对于传统的实体经济从业者,无论是各类网店还是集中在园区中的电商,普遍存在规模小、资产少、实力弱等不足,如果沿用在传统信贷风险防控思维下形成的信贷政策和开发的信贷产品,必将难以满足电商有效需求,其结果是电商想融资但得不到银行支持,银行想支持却是一无政策支撑,二无合适产品。

  据某信贷规模近200亿的农商银行调查统计,该行虽在一年前已推出首款针对电商的信贷产品,但因其在担保方式和风险责任追究制度上没有新的变化,至今有信贷关系的电商只占同期已注册电商的千分之三,其贷款额不足全行贷款额的千分之一。因此,要拓展电商信贷市场,对外要从了解电商做起,研究电商的特性、发展规律,进而细分电商市场,根据不同类型电商的不同需求,开发出有竞争的信贷产品,最大限度满足电商需求。对内要制订完善激励机制,鼓励员工开拓新的业务领域和客户,并遵照尽职免责原则,适当提高风险容忍度,减轻经办人员的思想负担,走出“慎贷、惜贷”困境,大力支持电商发展,提升农商银行在电商中的美誉度。

  降低征信成本

  由于农村电商处于发展初期,产业基础薄弱,相关法律法规和政府的监管、税收等各种配套措施尚未完善。每个电商所依附的经营平台不相同,政府也没有提供相应的公共信息与数据平台供社会使用。

  因此,对银行而言,面对众多大小各异的电商,难以快捷地获得足以甄别其信用的有效信息,征信成本较高。这就要充分发挥农商银行地处服务“三农”一线的先天优势,加强与网络运营商、当地政府、各类电商协会、专业合作社等组织的协作,搭建起快捷透明的信息平台,降低信贷征信成本,为解决农村电商融资难打开方便之门。

  作者为浙江诸暨农商银行副行长

  


(责任编辑: 蒋柠潞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