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在“2015邮储银行高峰论坛”上,中邮消费金融公司总经理王蓉晖表示,消费在未来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消费金融作为助推消费的重要手段,也必然迎来发展的新要求。
当天,国际金融公司金融机构局首席投资官员摩米娜、蚂蚁金服首席战略官陈龙、星展银行香港首席执行官庞华毅、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教授等一起对我国消费金融行业的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
市场潜力巨大
王蓉晖表示,消费金融产业发展快速、潜力巨大。截至2014年底,我国整体信贷余额85万亿元,个人消费信贷余额15.4万亿元,同比增长18.4%,在信贷结构中占比仅为18.1%,而在美国,消费信贷占比超过60%,差距悬殊,相比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和经济体量,消费信贷还有很大市场空间。预计未来几年消费金融将保持20%左右的复合增长率。
王蓉晖认为,新技术,包括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技术的应用为消费者带来多元化的体验和服务。邮储银行自成立以来,高度重视消费金融领域的布局和发展,依托覆盖城乡的网络优势,逐步形成以“住房”、额度信用”、“汽车”为核心,以创新合作类贷款为特色的消费信贷产品体系。截至目前,邮储银行已为超过300万城乡客户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专业化的消费金融服务。今年以来,累计发放消费信贷超过3000亿元,结余突破了7000亿元;近三年,年均复合增速近100%,其中向农村地区投放消费贷款占比近40%,增速为城市的1.2倍。
庞华毅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了消费金融市场的潜力。他认为,因为中国市场化利率,现在利率在不断的下调,一个低利率的环境将会使信贷规模越来越大,并且使得它占GDP的比重越来越大。所有这些都推动市场进入了一个非常好的时间,以后将会看到越来越多的信贷市场的繁荣发展。
“中国的消费贷款从2009年开始年均增长率是23%,这主要是76%的房贷,其中有20%是没有抵押的贷款。中国现在进入了一个富裕的社会,越来越多的中产人群产生了,我们相信以后将会在没有抵押的贷款中看到越来越多的增长。”庞华毅在发言中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
新技术促行业升级
陈龙表示,金融的基础设施正在被改变,即对任何一个金融机构来说,至少需要两个非常重要的能力:第一个能力是渠道能力,就是连接资金两端的能力,这对任何一个机构都是非常重要的;第二个能力就是基于数据的风险甄别能力。移动互联改变了触达资金两端的方式,大数据也改变了甄别风险的方式。由于这些被改变,做消费金融的方式也在被改变。
郭田勇表示,在消费金融领域,银行要朝着轻资产的方向走。做消费金融,要真正的做到商业可持续,就要通过创新。一个是要真正有效地把成本控制住。同时,又要形成一套好的风险管理模式。
“消费金融服务本身也需要供给侧结构改革,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释放大众的消费潜力。方向在于如何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为大众消费者快速提供定制化的消费金融服务。我们将更加聚焦在消费者个性需求的研究,由消费者自主的创造和定制个性化的消费金融服务。”王蓉晖表示。
11月20日,由邮储银行发起成立的中邮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正式开业。王蓉晖表示,中邮消费金融公司将进一步完善消费金融数据平台,利用地缘人缘优势与新技术的结合完善客户画像,为客户提供分层服务,提升数据化营销、风控和差异化服务能力。
与此同时,邮储银行还将进一步升级消费金融运营体系。丰富产品体系,完善“信贷工厂”业务模式,在流程化、集约化、智能化作业的基础上,提升信贷全生命周期服务和风控能力。进一步整合消费金融服务渠道,为客户提供线下网点数量最多、线上功能丰富、多渠道产品和服务风格一致、用户体验良好的“O2O”立体化服务渠道体系。
郭田勇表示,中国未来发展消费金融还要更多在技术上、手段上、理念上创新,发展消费金融未来金融服务的创新非常重要,无论是通过互联网的方式,还是现在更多的采取大数据,都需要深入地进行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