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宜信宜人贷登陆纽交所 刺激大平台加速上市

2015年12月19日 07:28    来源: 京华时报     牛颖惠 凌冲

  昨天,宜信公司旗下P2P网贷平台宜人贷在纽交所敲钟。至此,宜人贷正式晋级P2P领域海外上市的第一股。

  ■事件

  宜人贷在纽交所敲钟

  招股书显示,宜人贷以每股0.0001美元的价格,向公众公开募集最高1亿美元,成为P2P领域海外上市的第一股。百度则成为宜人贷的“基石投资者”,认购1000万美元新股。

  据悉,宜人贷招股定价区间为9-11美元,计划发行750万份美国存托股票(ADS)。以此股价测算,宜人贷市场估值在5.175亿美元-6.325亿美元之间。按招股定价上限计算,公司融资额将为8250万美元。如承销商行使超额配售权,融资额将达9487.5万美元。

  事实上,早在今年4月份,宜信旗下宜人贷就曾传出即将上市的消息,直到11月,公司才正式公布招股说明。宜信公司创建于2006年,旗下宜人贷网站于2012年正式上线。其模式主要是通过和银行合作资金托管,并建立风险备用金,保证交易的真实、安全和透明。截至2015年8月,宜人贷风险备用金余额超过2亿元。

  公开数据显示,宜人贷2014年第四季度开始实现盈利,截至2014年底,借款人手续的交易费用为3131.7万美元,2015年上半年该项收入上升至1.23亿美元。

  招股书还显示,2014年,宜人贷完成的贷款达到3.59亿美元,其中线上渠道为1.44亿美元,线下渠道为2.15亿美元。2015年上半年,线上和线下渠道交易额差距进一步拉大,分别为1.92亿美元和4.06亿美元。也就是说,虽然宜人贷是一家线上P2P网贷平台,但是其获益依然主要依赖线下团队。

  ■看点

  上市可为企业增信

  P2P在中国市场仍处于发展阶段,各项监管政策并不明朗,目前多数P2P平台缺少自律性地披露信息。在平台资金运作、资产端信息、平台运营情况等三个主要方面的信息披露内容差异较大、披露程度参差不齐。而美国证监会(SEC)将P2P网络平台视作证券发行人,要求其必须在SEC注册发行,注册文件包含相当广泛的信息,包括平台的运作模式、经营状况等。此外,平台还要向SEC提交借款人的相关信息作为信息披露资料。

  因此,对于宜人贷本身而言,成功上市不仅意味着解决融资需求,还可以形成高效透明的数据披露机制。P2P的初衷是通过减少信息不对称,直接撮合投融资双方交易,从而降低交易成本。做好充分的信息披露工作,及时、准确地告知投资人平台经营状况等相关信息,有效保护金融消费者利益,防止由于信息不对称、不透明引起的纠纷及风险事件,并有助于金融消费者提高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自担意识。也就是说,成功登陆纽交所将为宜人贷“增信”,进一步推动其未来发展。

  盈灿咨询高级分析师张叶霞表示,从公司角度来说,宜人贷的上市有助于公司品牌价值和融资能力提升,吸引更多借款端和投资端的关注。对于其母公司宜信而言,也会增加其资本运营能力。

  刺激大平台加速上市

  随着利率市场化、银行脱媒以及民间借贷的火爆,P2P贷款呈现出爆发性的态势,大量的P2P贷款平台在市场上涌现,但问题平台数量随之也大幅增加。近期,不断有P2P平台被曝发生“跑路”“非法集资”等问题。事实上,问题平台管理混乱,风控能力缺失,大量挤兑倒闭现象陆续出现,不但让相关投资人遭受损失,也给外界传递了一种“行业不规范”的不良观感。

  张叶霞表示,宜人贷的上市将给行业带来效仿作用,尤其是一些大的网贷平台,面对资金端和资产端成本压力的增大,平台需要更多资金进一步发展。

  “纽交所已经有两家P2P公司完成上市,已经有标准的程序,宜人贷选择纽交所,也有这方面的原因。”据悉,去年两家美国P2P公司LendingClub和OnDeckCapital相继在纽交所上市。

  融360理财分析师李欢欢表示,宜人贷上市,一方面可以实现融资,在竞争激烈的网贷行业中获得优势;另一方面也可以借独立上市第一股的名义,打响品牌知名度,为平台做背书。对行业而言,将起示范作用,刺激一批有条件的平台加快上市进程。行业格局可能也会因此出现变化。

  P2P行业明年将洗牌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6月底,共计55家P2P平台获得风投,上市系平台增至42家,国资系平台数量达59家,银行系平台数量达13家。

  监管政策尚未落地,虽然P2P网贷规模不断扩大,但不得不承认的是,目前互联网金融市场缺乏监管,平台跑路、兑付危机等负面信息也层出不穷。

  张叶霞认为,明年P2P行业监管细则将出台,届时,有关网贷行业的政策要求、合规性等方面的条件将更为严格,在此期间,不符合监管要求的P2P公司将面临一轮兼并重组潮,而宜人贷为行业开了一个好头,将有更多大型平台登陆资本市场。

  李欢欢也认为,跑路等现象频出对行业带来了负面影响,不过每一个行业走向成熟的过程中,都会有一个混乱阶段。未来随着监管细则的出台和落地,行业也会呈现新的格局。


(责任编辑: 华青剑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