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制造业承压运行 稳增长效应渐显

2016年02月02日 07:14    来源: 经济日报    

  1月份制造业和非制造业PMI小幅回落,但仍属合理范围——

  制造业承压运行 稳增长效应渐显

  本报记者 林火灿

2月1日,消费者在河北邢台一家超市举办的年货大街上选购糖果。

  当日,国家统计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报告显示,2016年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4%,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5%。

  新华社记者

  朱旭东摄

  1月制造业和非制造业PMI小幅回落,但仍属合理范围。专家表示,PMI的回落,有一定的季节性因素,同时也反映出当前制造业继续承压运行的现实。为此,宏观调控要着力于供给侧结构调整与改革,增加有效供给,通过新供给创造新需求—

  2月1日,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了2016年1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1月份,PMI为49.4%,低于上月0.3个百分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5%,比上月回落0.9个百分点。

  有关专家表示,1月制造业和非制造业PMI虽小幅回落,但仍属合理范围。其中,制造业PMI回落与季节性因素关系大,非制造业PMI仍保持在稳健运行区间。随着前期稳增长政策效果进一步显现,预计经济增长总体仍将呈现企稳态势。

  季节性因素扰动PMI

  1月份,PMI为49.4%,延续了自2015年8月份以来持续处于荣枯线下方的态势,比上月低0.3个百分点,降幅与去年同期相同。

  在12个分项指数中,与上月相比,除购进价格、从业人员2个指数有所上升外,其他各项指数均有所下降。其中,产成品库存、采购量、进口3指数下降较为明显,降幅超过了1个百分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认为,1月份PMI指数较上月下降,表明经济增长仍有下行压力;从各分项指标看,企业开年的市场预期普遍比较谨慎,出口仍面临较大困难。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分析认为,1月份PMI回落,一方面与季节性因素有关。从历史数据上看,受元旦及春节临近等因素影响,每年1月份制造业生产活动大多有所减少,市场供需放缓。今年1月份,制造业生产指数为51.4%,比上月回落0.8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为49.5%,比上月下降0.7个百分点,落至临界点以下。

  另一方面,在化解过剩产能和去库存阶段,部分企业主动减少产量和降低库存,也带动了PMI的回落。1月份,产成品库存指数为44.6%,比上月下降1.5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回落。此外,由于近期国内外经济增长持续放缓,需求总体偏弱,进出口受到一定程度影响。

  “总体上,制造业PMI指数低于荣枯线,当前回升动能仍显疲弱,这与近期我国工业用电量、铁路货运量、贷款等指标表现偏弱也是吻合的。”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分析说,尽管我国货币政策趋于稳健宽松,更有力度的财政政策措施也相继出台,近期基建项目增长较快,但相关政策效果显现仍需时日。

  值得关注的是,尽管PMI位于荣枯线下方,但消费品制造业PMI继续走高,对稳定经济增长发挥积极作用。1月份,消费品制造业PMI为57.8%,分别高于上月和去年同期3.4个和2.1个百分点,呈持续上升态势。

  非制造业运行稳健

  1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5%,比上月回落0.9个百分点,微低于去年均值0.1个百分点,仍保持在53%以上的稳健运行区间。

  在非制造业PMI各单项指数中,存货、投入品价格和业务活动预期指数环比均有所上升,升幅均在1个百分点之内;其余各主要指数环比均有所下降,其中,新出口订单指数环比降幅最大,为3.6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降幅次之,为2.1个百分点。

  “1月非制造业PMI的回落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合理回归。”连平分析说,2015年9月至11月,非制造业PMI大致分布于53.1%至53.4%区间,12月扩张至54.4%有一定偶然性,短期内不具备可持续性。此外,1月份非制造业PMI的回调在去年12月份的先行指标中已现端倪:去年12月非制造业的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从60%降至58.3%,其中,建筑业的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从63%降至60.2%,服务业的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从59.5%降至58%。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专家武威认为:“非制造业PMI的回落,一方面是由于资本市场的短期波动带动金融业需求的回落,这种波动的持续性还有待观察;另一方面,与节日消费无关的行业,如生产性服务业进入传统淡季,相关需求偏弱,要等到节后才能释放。”

  在服务业主要行业中,零售业商务活动指数连续两个月保持在60%以上的高位,环比小幅上升;住宿业和餐饮业的商务活动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升幅明显;批发业商务活动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有较大回升,1月批发业的回升更多是受与消费品相关企业需求的影响。综合来看,节日消费在民生领域的拉动效果显著,大众消费对经济运行的稳定发挥了较好的支撑作用。

  1月份,房地产业的商务活动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连续两个月环比回落。武威分析说,从历史数据表现来看,春节月份之前的房地产业商务活动指数均呈现回落走势。因此,当前房地产业活动的回落具备一定的季节性特征。

  着力推动供给侧改革

  张立群分析说,考虑到前期稳增长政策效果的进一步显现,以及今年将部署的各项政策的预期效果,预计经济增长总体仍将呈现企稳态势。

  从制造业看,连平指出,1月制造业PMI多个分项指数预示制造业运行基础尚不稳固,动能尚显不足。当前,制造业再现“产成品库存、原材料库存双降”组合,表明尽管产成品去库存在稳步推进,但制造业运行前景仍存在一定不确定性。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专家陈中涛也指出,调查显示,企业对一季度预期较为谨慎,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下降,进口指数、采购量指数、原材料库存指数均不同程度回落,表明企业生产活动扩张意愿不足。

  陈中涛建议,针对当前形势,宏观调控要着力于供给侧结构调整与改革,增加有效供给,通过新供给创造新需求。一方面,加快传统行业调整、转型,使之尽快恢复稳定,减少对经济的下拉作用;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快新兴产业发展。高技术产业仍需通过供给侧改革措施加注动力,使其在经济转型中,发挥稳增长的重要作用。

  从非制造业看,连平认为,在制造业PMI增长乏力的情况下,以服务业和建筑业为代表的非制造业进一步增长也难以长时间显著超出基本面。但未来随着积极财政政策的推动,非制造业仍有望实现稳中求进。


(责任编辑: 蒋柠潞 )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