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景顺长城基金康乐:海外开分支机构 要考虑客户适用性

2016年03月31日 06:56    来源: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3月30日消息,2016(第11届)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年会暨资产管理高层论坛在北京全国人大会议中心召开。本届年会主题是“开启全球化新征程”。景顺长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康乐参加了“应对资本双向开放,引领中国及全球新发展”论坛。

  他表示,中外双方的市场差异非常大,一方面是中国的文化跟海外的文化差异比较大,二是产品差异很大,在这种差异化的情况下,必须要走本土化的道路,不能把海外的那一套理念搬到国内,要区别这两个市场来看待。国内公司要想去海外开分支机构或者子公司,最重要的准备工作,一是人才方面,二是相应的配套产品的开发,三是注重风险,四是法系不同,客户适用性也非常重要。

  以下为发言实录:

  首先谢谢大会给我这个机会跟大家分享自己的观点,也谢谢吕律师。

  是这样的,我并不是代表公司的,我本身自己的经历相对比较复杂,我在国企做了五年,后来又转到国内市场机构,我们做的是境内纯A股或者是国内基金公司业务。所以两边大概都参与过,自己有一些想法和体会在这里简单跟大家分享一下,最后再讲一下两个股东之间怎么做。因为我们公司比较特殊,我们是外方主导的基金公司。

  首先,我讲一下自己的感觉,一是中外双方的市场差异实在是太大了,我自己的感觉,那边做了四年,这边做了四年。首先在产品上的差异,因为当时做的是卖海外的产品到境内,从06年开始,那时候QDII也开放了,更多的是社保或者是中投这些大的机构走出去。再后来07年放开以后银行系的QDII,我最早在人寿的时候也开始往外投,后来又到境内,我发现差异确实比较大,主要是几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中国的文化跟海外的文化差异比较大,中国人是比较勤劳的。中国人也都比较聪明,我觉得自己能做的事情,一般是不愿意麻烦别人的,我认为自己还能做,我一般自己就做了。

  所以这种情况,在国内这种产品,你会发现可能大部分都是由于为了适应投资人的需求,大部分都是以超额收益为目的的,以α为主的产品。海外产品,我说的是公募或者是比较大的专户,实际上是你的基准有很大的作用。

  比如说95%的仓位,5%的现金,选一个基准,大概是6%或者是8%,基金经理在这个范围内发挥。不会出现像国内的情况,去年有同类型的产品,好的收益将近100%,差的只有20%,这种情况是不会在海外出现的,因为大家选择的基准如果是一样的,这个差异主要是在α之间,不会差这么多。

  所以产品的差异是,大家要的东西很不一样。而且国内由于规则和制度的不同,国内也派生了比较有特色的产品,比如说分级的产品、保本的产品、通道类的产品。我发现很多公募基金基准,你不知道它后面在做什么。

  所以说差异还是很大的,我觉得这种规则、文化、理念和投资者构成改变,在这两个市场之间,我觉得将来可能会发展成融合的状态。但是国内的资本市场,因为才二十年多一点的历史,海外已经上百年了,这个过程确实是需要比较长的一段路走。现在感觉上为什么要讲本土化,刚才林总也讲了,为什么亚洲不用投顾去选管理人,其实欧美这边是比较常见的状态。

  所以在这种差异化的情况下,必须要走本土化的道路。最后我发现其实在国内来讲,还是要分开来看,也不能把海外的那一套理念搬到国内,要区别这两个市场来看待。因为这两个市场本身的规则和参与者已经养成的习惯差别是比较大的。

  所以我们在运作过程当中,除非我们自己的影响力大到我能够改变这个市场,如果说我们中国出去的钱足以说改变全球资金的构成,我相信会出现完全适应中国产品的投资者。但是这个是随着两个市场,随着中国开放的程度、全球化的程度和中国的资金规模和海外配置规模都是有关系的,这个短期内不太可能实现。

  现在我们做的还是差别化来看待我们国内基金公司本着本土化的方式去做。两个不同的结构可以协调起来,因为你对的客户是有重叠的。比如说现在我们做的几个事情,第一个事情在国内的客户也有国内配置需求,也有国外配置需求。他们其实都有国内国外同时的需求,我们可以一起组团跟他们做交流,把他们想要的策略,结合我们自己投资能力推荐给他们。同时产品的开发方面互相影响一下,我去海外配置,其实也有投资者教育的问题,把海外的人也带过来讲一下海外大概是什么情况,你配置的话应该注入什么东西,包括操作的方式。

  还有一个投资能力互相培养,国内基金到海外呆三个月,海外到国内来,互相了解一下市场到底是什么样的。风控合规两国差异比较大,包括使用的法系都不一样,这个也需要融合和共同的合作配合做工作。

  最后,我还是想说一下,现在我们国内的很多公司也想去海外开分支机构或者是我们自己的子公司。最重要的准备工作,一是人才方面,二是相应的配套产品的开发,第一步肯定是适合于国内的投资者。比如说在香港,再扩展到亚洲,甚至到欧美,这个也是跟自己的投资能力相关。三是注重风险,一是区域的风险,还有汇率的风险。还有就是法系的不同,你在开发客户的时候,客户适用性也非常重要,你要仔细读契约,有的时候费用确实是比较高的。如果你是国内的投资者去海外配置的话,可能基准的选择自己做的比较准。

  一个海外投资者进来,不能完全看产品,一定要跟基金经理做深入的交流,知道他怎么做产品,你不能光看契约和基准是什么样的,因为不一定是按照那个做的。我觉得这是两边有区别的地方,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 康博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