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产品募集冰火两重天大私募忙抄底小私募愁发行

2016年06月27日 06:49    来源: 中国基金报    

  私募发行产品的情况与他们股灾后的业绩表现及回撤控制能力正相关,百亿私募中的绩优者成为资金争抢的对象。

  中国基金报记者 吴君

  大盘在2900点上下磨了许久,一些私募看好市场底部机会,着手发产品、谋布局,但渠道不畅,新产品却发不出来,路演客户也不买账,产品难以成立;与此形成对比的是绩优、百亿私募年初以来发行产品已超过150只,甚至一家就发行了25只,成为客户争抢对象。

  业内人士认为,股灾以来,业绩和风控水平成为私募发产品的关键考察项目,百亿私募受欢迎是因为其长期业绩稳定,有成熟的投资风格、风控体系。在一轮牛熊转换后,市场重新形成优胜劣汰格局。

  私募欲抄底

  绩优百亿私募长驱直入

  市场磨底,不少私募想着要谋划中长期布局,却遇上了发产品的难题。“我们最近正和券商渠道发行一期产品,但募集非常难,已经路演两次了,都没募上多少钱。”北京某中型私募市场人士非常焦虑,现在市场处于底部,公司比较看好投资机会,希望找到渠道合作。“听说现在就算是进渠道白名单的,持续营销的也不多。我们虽然进攻性强、长期业绩还不错,但短期回撤比较大。券商基本上要求回撤控制在30%以内,发产品很难。”他说。

  类似情况不在少数。前段时间,北京一家“公转私”的新私募渠道人士也在发愁,产品不好发,希望设计一些特别的二级市场投资产品,以吸引客户。“我们在考虑发可转债的产品,还有量化、套利等设计的产品。” 他告诉记者,现在某些券商渠道针对有发行需求的私募,提出“安全垫”的产品设计,就是私募拿出自有资金跟投,如果亏钱先亏私募自己的,但赚钱也不会提高收益,“我们不太愿意接受,对私募来说比较为难。”

  中小私募卯足了劲想发产品,但得不到渠道支持,而绩优私募、百亿私募年初以来已经迎来一波产品发行潮,资金到位,等着选股、抄底。

  统计显示,一季度末,共有20家百亿级阳光私募。从基金业协会备案数据来看,这20家百亿私募今年以来总共成立的产品数量达到166只(包括私募证券和私募股权产品),其中最多的是北京和聚投资,今年以来已发了25只产品,包括和聚鼎宝系列、平台子投基金等;其次是上海映雪投资发了23只产品,朱雀投资发了15只,债券私募鹏扬投资发了14只,展博投资发了12只,耀之资产发了10只;而价值派大型私募重阳投资、淡水泉投资今年皆有5只以上产品发行。记者了解到,这些私募都看好目前市场的选股机会,打算积极布局;王亚伟的千合资本今年也发了8只产品,包括股票、新三板产品,实属罕见。

  投资和风控能力

  才是根本保证

  绩优私募、百亿级私募募集产品相对容易,中小私募就显得捉襟见肘,难以完成任务。私募排排网产品部总监温志飞认为,在市场不明朗的情况下,投资者自然会更加谨慎。百亿私募通过前期的运作已经在市场上建立了一定的品牌,在风控、管理能力、过往业绩上都更有优势。因此,资金流向品牌私募是市场行为,也可以看作私募野蛮生长后进入第二阶段。

  格上理财分析师徐丽也持类似观点,百亿私募经过多年积累,历经多样资本市场,有成熟的投资体系,且保持长期稳健收益,受到个人和机构投资者的青睐,即使在目前市场情况下,产品销售依然不成问题。而对于不少新私募来看,其成立时间和取得的历史业绩均不具优势。

  事实上,经历去年市场异常波动以后,投资者风险偏好大幅降低,现在私募发行产品的情况也会与他们股灾后的业绩表现及回撤控制能力成正相关,要拿出三轮股灾后的业绩,客户才会信服,百亿私募中的绩优者更是成为资金争抢的对象。

  有私募人士感慨,不管产品设计如何,到最后讲究的还是投资能力和风控水平,无法经历牛熊考验的私募,终将被市场淘汰。徐丽也表示,未来只有真正优秀的私募机构才能经得住时间的考验,最终生存下来,从而形成私募行业优胜劣汰的格局。


(责任编辑: 康博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