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瑞士公投“给每个人发钱”是乌托邦么?

2016年07月23日 07:55    来源: 中国经济网——《证券日报》    

  编者按:“给每个人发钱”是一个世界性的热点话题,近年来不少国家和地区有关这方面的思考与实践不断。《证券日报》早在2009年就这一话题,发表过《关于“给每人发1000元”的深度思考》一文,指出“这不仅仅具有深刻的经济意义,而且具有长远的社会意义”。最近瑞士还就“给每个人发钱”进行了公投,可以认为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将影响深远。为此,本报今日编发两篇相关文章,以期各方人士继续就“给每个人发钱”这一话题,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最近,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给每个人发钱-货币发行传导之分配正义刍论》一书提出,如果温和通货膨胀成为央行的政策选择,如果央行为保持金融系统稳定,而进行大规模“放水”,那么,与其通过传统的“银行-金融系统”货币传导机制,不如直接给每个人发钱,也就是建立“央行-个人”直接传导机制。这也许将是未来抵御经济危机的政策选项。

  该书作者顾继东1990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国际金融专业,在上海和香港从事金融实务工作20多年,对宏观与微观金融的实务与理论有着较为深刻的理解和洞察。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1月份,时任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汽集团副总经济师的邢普曾提交过一份《建议研究全国人民每人发放1000元以分享财政收入高增长的提案》,一时激起阵阵涟漪。顾继东先生作为邢普好友,当时一起头脑风暴,撰写了这份提案。

  而新近出版的《给每个人发钱》一书,顾继东先生则系统性地阐发了货币发行对于财富分配的影响,深入探讨了“给每个人发钱”的正当性和可行性。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包括美联储在内的全球各央行实施货币宽松政策,“直升飞机撒钱”是否影响财富分配?该书试图回答:对每一个人来说,撒钱是随机的事件么?还是按照现有财富存量进行分配?如果将“直升飞机”理解为是央行、金融机构及从业人员,他们是正义与专家相结合的天使么?有没有理性局限和个人私利?市场经济的每一个参与者是不是同一时间知道撒钱?捡钱的信息与知识是否每一个个体都可以获得?

  该书就此深刻剖析后指出,在传统的“央行-金融系统”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下,“直升飞机撒钱”实际是在“信用阶梯”上撒钱,加剧了财富不平等,也给利用“知识阶梯”的小集团获得了巨额的分利机会。

  而央行直接“给每个人发钱”,可以弱化在“信用阶梯”上撒钱,信息简单化也可以降低金融“知识阶梯”上的各参与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从正义论的角度看,“给每个人发钱”也就是在货币发行的分配上尝试靠近“无知之幕”。

  该书认为,“给每个人发钱”可以打破传统货币发行传导机制中银行顺周期行为,可以不理会银行业的惜贷,解决货币政策的时滞,直接解决中低端阶层消费不足,从而刺激经济,真正摆脱全社会的流动性陷阱。特别是,给每个人发钱后,每个人的消费便是一张对企业优胜劣汰的投票。这个投票,会使有市场销路的企业迅速获得现金,应该比信贷审核更直接。

  可以说,“央行-个人”直接传导机制,并没有对传统货币体制全面否定,它可以“保全”既往经验,又是一个大胆的试探开进。

  事实上,近年来世界范围内有关“给每个人发钱”的思考与实践不断。

  自2008年开始,中国澳门特区政府分发给居民的现金年年看涨,永久性居民从最初每年5000澳门元逐渐加码至9000澳门元。加拿大、芬兰、荷兰、日本、新加坡、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亦有类似探索与尝试。

  2016年3月11日,加拿大安大略省准备开展一项社会实验,每月给公民发放少量钱财,足够支持生活基本需求的花费。这种社会保障系统被命名为“基本收入”,已被列入安大略省2017年至2018年财政预算中。该项目暂时没有明确有多少人会享受这种福利,以及届时每个人会收到多少金额。但在芬兰和荷兰最近的试点项目中,个人收入金额分别达到了800美元和1000美元。

  2016年3月18日,欧洲央行执委普雷特在接受采访时说,如果欧元区经济未能上升,则欧洲央行可能会再度降息,而且在极端情况下,甚至会考虑印钞后直接发给公众。

  2016年4月11日,前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发表题为《美联储还剩下什么工具——直升机撒钱》的文章,提出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来负担“增加公共支出或减税”的成本。

  早在2009年1月21日,《证券日报》就用整个头版的位置再加A4版面的大部分位置,刊发时任社长谢镇江与副总编辑张亮撰写的《关于“给每人发1000元”的深度思考》一文,引起社会各界强烈而积极的反响。这篇近万字的深度思考文章鲜明指出,“我们坚信,对中国13亿人口每人发1000元,这不仅仅是扩大消费最直接、最有效、最简单、最有力的办法,也是熨平社会贫富差距,让人人真正分享改革成果最直接、最有效、最简单、最有力的办法”。


(责任编辑: 马欣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