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海尔施“爽约”引发的思考

2016年08月19日 16:34    来源: 证券市场红周刊     红刊财经评论员 谢长艳

  本该在这两天进行网上和网下申购的海尔施“爽约”了。8月17日,已经过会的海尔施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海尔施”)突然发布公告称,因发行人出现媒体质疑事项,决定暂缓后续发行工作,原计划于2016年8月17日举行的网上路演暂停。

  笔者注意到,此次海尔施暂缓发行并非个案。8月1日-18日,就有6家公司被暂缓发行。也即是说,“事后”监管在加强,IPO公司过了会就万事大吉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笔者还注意到,海尔施暂缓发行是因为受到了媒体的质疑。公司公告提到的“媒体质疑”,实际上正是中国证监会指定信披媒体《证券市场红周刊》的一篇报道《海尔施:财务堪忧员工、子公司陷贿赂丑闻》。

  该篇报道指出:海尔施子公司——上海海尔施诊断产品有限公司涉嫌向泰州市第四人民医院检验科给予回扣,2016年5月18日连云港市连云区人民检察院对海尔施生物医药有限公司诊断产品五部经理、上海海尔施诊断产品有限公司销售经理黄帅涉嫌行贿罪立案侦查。该报道认为,海尔施子公司及员工卷入这类涉贿案件,或对海尔施的主要供应商的品牌代理造成影响,进而影响到公司长期经营业绩。

  对于如此重要的事项,海尔施在8月10日最新发布的《招股意向书》中却未给予任何披露。虽然海尔施的“贿赂事件”还在等待相关部门去裁定,但海尔施的披露“过错”是不可推卸的。若不是媒体的监督,海尔施或已经“蒙混过关”,那么对投资者来说,这家“问题”公司带来的潜在风险是不容小觑的。让人欣慰的是,媒体的报道引起监管层的关注,海尔施不得不主动暂缓发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这种风险在二级市场上的进一步放大。

  正筹划IPO的公司必须认识到,IPO在7月以来一直在加速,但审核也越来越严,即使公司顺利拿到批文,也不意味着其上市征程就此结束。除了海尔施,近期,无锡银行因市盈率偏高等问题被推迟发行,国泰民爆因主承销商被调查而被暂停上市等。

  严格的监管本身是为了对投资者负责,也是为了塑造资本市场“良币驱逐劣币的环境”。对于优秀的公司来说,并不会因为监管严格而付出额外成本;对于自身不够硬、企图靠粉饰业绩上市的公司来说,即使过了会等待它的必是监管霹雳。


(责任编辑: 魏京婷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