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银行间市场完善规则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2016年08月31日 07:03    来源: 经济日报    

  近年来,银行间市场债券、同业拆借、票据、外汇、黄金等领域市场规则和标准化建设工作稳步推进,一张覆盖银行间市场全环链的市场规则体系初见雏形。

  截至目前,银行间市场陆续制定发布了各类自律规则、文本及标准60余项,覆盖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系列业务规则、不良贷款ABS信息披露指引等,有效规范了各相关方的行为。

  8月30日召开的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会员代表大会上,多位会员机构向《经济日报》记者表示,各项市场规则的完善使得银行间市场融资更为畅通、融资成本下降,企业融资渠道更为多元。

  以场外衍生品标准文本推广为例,2009年交易商协会推出《NAFMII主协议(2009年版)》,市场成员应用此份主协议开展利率、汇率、信用、黄金等各类场外衍生品交易,市场运行效率明显提高。

  今年上半年,香港金融管理局签署备案《回购主协议》,标志着主协议文本在国际市场的认可度和竞争力进一步提高。与此同时,交易商协会组织制定《信用增进机构业务规范》《信用增进机构风险管理规范》和《承销业务规范》等标准,不断推动银行间市场各领域标准化建设工作。

  在建立健全全环链自律管理体系的同时,银行间市场还在全面提升风险提示和合规督导频率、效率和力度。据了解,交易商协会上半年督导企业披露2015年年报和2016年一季报近1800家/次,按时披露比率超过97%;督导企业披露重大事项超过3000件。

  “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大,信用风险上升之时,加强信披对于投资者来说更为重要,是其辨识风险的重要途径。”中信证券资产管理部高级经理张勇表示,目前,银行间市场已经基本搭建起包含合规督导、信用风险监测、风险事件应急处置在内的存续期管理体系,全面覆盖前端监测防范和后端处置,以更好地发现、跟踪和处置信用风险事件。

  引导企业绿色发展、转型升级也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任务。过去4年,银行间市场继续通过创新实现“补短板、降成本”,为实体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今年5月份,交易商协会会员、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银行间市场成功发行首笔10亿元绿色长期限含权中期票据(绿色永续票据),成为中国信用债市场的第一只绿色永续债。

  “此次债券发行实现了绿色债和永续债的创新结合。作为权益性融资,既解决了企业绿色项目长期限融资需求,又通过降低资产负债率优化了企业财务结构。”金风科技董事长助理、业务副总裁高金山表示。

  在“降成本”方面,银行间市场今年推出债务融资工具“分层分类”管理体系,符合条件的优质企业可采用DFI“统一注册模式”,一次打包注册多种债务融资工具,大大优化了发债流程。

  今年2月份,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成为全市场第一家适用统一注册发行便利的民企和钢企。6月份,江苏沙钢择机发行首期10亿元超短期融资券,比同期银行贷款利率大约低55个基点,预计节省财务成本260万元。后续又在DFI资质下相继发行20亿元短期融资券和30亿元中期票据,注册发行时间至少缩短一个多月。

  投资者结构日益多元、层次逐渐丰富,是当前银行间市场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数据显示,债务融资工具投资者结构持续改善,商业银行自营占比继续下降(约占三成),集合投资人持债比例稳步提升(约占七成),银行间市场投资者由2010年底的10235个增加为2016年6月底的13186个。

  “投资者多元化趋势改变了风险过度集中于银行体系的状况,同时也能为企业提供多元化资金来源,降低债市波动性。”张勇认为。

  与此同时,银行间市场的国际化程度也在稳步提高,对外开放取得进展。截至今年8月底,共有17家境外发行人在我国银行间市场获得熊猫债发行核准或进行熊猫债注册,金额共计1255亿元,发行人类型涵盖了国际开发机构、政府类机构、金融机构和非金融企业,发行主体日益丰富,形成良好示范效应。

  近年来,银行间市场债券、同业拆借、票据、外汇、黄金等领域市场规则和标准化建设工作稳步推进,一张覆盖银行间市场全环链的市场规则体系初见雏形。

  截至目前,银行间市场陆续制定发布了各类自律规则、文本及标准60余项,覆盖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系列业务规则、不良贷款ABS信息披露指引等,有效规范了各相关方的行为。

  8月30日召开的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会员代表大会上,多位会员机构向《经济日报》记者表示,各项市场规则的完善使得银行间市场融资更为畅通、融资成本下降,企业融资渠道更为多元。

  以场外衍生品标准文本推广为例,2009年交易商协会推出《NAFMII主协议(2009年版)》,市场成员应用此份主协议开展利率、汇率、信用、黄金等各类场外衍生品交易,市场运行效率明显提高。

  今年上半年,香港金融管理局签署备案《回购主协议》,标志着主协议文本在国际市场的认可度和竞争力进一步提高。与此同时,交易商协会组织制定《信用增进机构业务规范》《信用增进机构风险管理规范》和《承销业务规范》等标准,不断推动银行间市场各领域标准化建设工作。

  在建立健全全环链自律管理体系的同时,银行间市场还在全面提升风险提示和合规督导频率、效率和力度。据了解,交易商协会上半年督导企业披露2015年年报和2016年一季报近1800家/次,按时披露比率超过97%;督导企业披露重大事项超过3000件。

  “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大,信用风险上升之时,加强信披对于投资者来说更为重要,是其辨识风险的重要途径。”中信证券资产管理部高级经理张勇表示,目前,银行间市场已经基本搭建起包含合规督导、信用风险监测、风险事件应急处置在内的存续期管理体系,全面覆盖前端监测防范和后端处置,以更好地发现、跟踪和处置信用风险事件。

  引导企业绿色发展、转型升级也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任务。过去4年,银行间市场继续通过创新实现“补短板、降成本”,为实体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今年5月份,交易商协会会员、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银行间市场成功发行首笔10亿元绿色长期限含权中期票据(绿色永续票据),成为中国信用债市场的第一只绿色永续债。

  “此次债券发行实现了绿色债和永续债的创新结合。作为权益性融资,既解决了企业绿色项目长期限融资需求,又通过降低资产负债率优化了企业财务结构。”金风科技董事长助理、业务副总裁高金山表示。

  在“降成本”方面,银行间市场今年推出债务融资工具“分层分类”管理体系,符合条件的优质企业可采用DFI“统一注册模式”,一次打包注册多种债务融资工具,大大优化了发债流程。

  今年2月份,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成为全市场第一家适用统一注册发行便利的民企和钢企。6月份,江苏沙钢择机发行首期10亿元超短期融资券,比同期银行贷款利率大约低55个基点,预计节省财务成本260万元。后续又在DFI资质下相继发行20亿元短期融资券和30亿元中期票据,注册发行时间至少缩短一个多月。

  投资者结构日益多元、层次逐渐丰富,是当前银行间市场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数据显示,债务融资工具投资者结构持续改善,商业银行自营占比继续下降(约占三成),集合投资人持债比例稳步提升(约占七成),银行间市场投资者由2010年底的10235个增加为2016年6月底的13186个。

  “投资者多元化趋势改变了风险过度集中于银行体系的状况,同时也能为企业提供多元化资金来源,降低债市波动性。”张勇认为。

  与此同时,银行间市场的国际化程度也在稳步提高,对外开放取得进展。截至今年8月底,共有17家境外发行人在我国银行间市场获得熊猫债发行核准或进行熊猫债注册,金额共计1255亿元,发行人类型涵盖了国际开发机构、政府类机构、金融机构和非金融企业,发行主体日益丰富,形成良好示范效应。(经济日报记者 陈果静)


(责任编辑: 华青剑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