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言已久的监管将动态调整拨备覆盖率的消息仍未落地,而市场昨日更是传出,在央行对各家银行的MPA考核上,工商银行由于拨备覆盖率连续低于150%被扣分。对此消息,工行相关人士不置可否,并表示“不回应”。目前监管思路仍不明确,不过,银行业专家认为,在不良率持续上升之下,银行要确保业绩增长,下调拨备率的呼声很高,而且也有下调的空间。
广州日报记者林晓丽
今年以来,拨备覆盖率也被纳入了央行的监管视野。在央行2016年推行的MPA(宏观审慎评估体系,共700分,涵盖7个维度14个指标)考核中,拨备覆盖率属于资产质量维度(100分),占50分。不过,需要强调的是,MPA扣分更多是引导银行自律,并非惩罚措施。
工行:调低拨备覆盖率得到监管部门理解
拨备覆盖率是指各类贷款损失准备占不良贷款的比例,这一指标体现了银行对风险的吸收能力,也是以往银行利润的重要调节器。按银监会2011年7月公布的《商业银行贷款损失管理办法》规定,银行的贷款拨备率应不低于2.5%,拨备覆盖率不低于150%,以二者孰高执行。
但是,今年以来,从一季报到半年报,工行的拨备覆盖率均低于监管红线。一季度末,工行的拨备率为141.21%,二季度末,工行的这一指标再次跌破监管红线,为143.02%,较上年底跌13.32个百分点。
在半年报业绩发布会上,工行董事长易会满对于拨备覆盖率、拨贷比低于银监会监管红线做出回应:“工商银行这种处理方式,也得到监管部门理解。”易会满进一步表示,在目前的结构调整阵痛期中,银行适度释放拨备资源是稳健经营的正常举措。
拨备覆盖率到底调不调?监管至今未表态
而早在今年初,市场就传言,为适应逆周期形势,监管计划降低银行坏账拨备覆盖率150%的红线。随后的一季报披露中,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纷纷将拨备覆盖率调至监管红线以下,分别为141.21%和149.07%,似乎坐实了此传言。
不过,后续并未大面积落实。据银行半年报数据显示,二季度末,除了工行,其他所有上市银行的拨备率均在监管红线之上,中行的拨备率也达到了155.10%。截至目前,监管均未公布关于调低拨备率红线的文件,也未公开表态。
那么,在不良率持续上升之下,监管对银行机构下调拨备率以对冲坏账风险到底持什么态度呢?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指出,监管按照规定对不符合规定的行为进行扣分很正常,但不代表监管不理解。
“目前,大行对调低拨备覆盖率的呼声较高,但监管也比较纠结,如果只是对个别银行的局部调整,又有失公平;如果整体下调,就必须调整监管政策,这需要深入广泛的论证,短时间内也难以实施。”郭田勇认为,理论上讲,国内银行机构的拨备覆盖率还有下调空间。
分析
大行拨备覆盖率调整压力更大
有银行人士告诉记者,当前,银行业面临不良贷款攀升,银行利润不断被蚕食。如果拨备覆盖率要求不改变,按目前的不良暴露速度,拨备支出将大幅增加。
据普华永道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已披露不良贷款情况的29家上市银行的不良贷款总额达到1.13万亿元,较去年年末上升10.06%。不良贷款率则由去年年底增长0.04%至1.66%。
普华永道认为,上半年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关注类贷款以及逾期贷款均保持增长趋势,因此不良贷款率尚未见顶,并未全部暴露出来。事实上,上半年核销处理的不良贷款超过1000亿元。如果下半年没有大规模的核销或处理,不良率有可能继续攀升至2%。
郭田勇则认为,国内商业银行的不良率已接近顶部,但是要确保业绩的正增长,拨备覆盖率的调整压力较大,特别是国有大行。记者也注意到,二季度末,除了工行,多家国有大行的数据也是逼近红线,中行、建行、交行的拨备覆盖率分别为155.10%、151.63%、150.45%。
麦肯锡近期发布的《中国TOP40家银行价值创造排行榜》指出,在其模拟的压力测试情景下,四大行仍然能够创造经济利润,但工行、建行、中行、交行的拨备覆盖率将会低于150%的监管要求。
有机构曾测算,拨备覆盖率下降1个百分点可提升利润增速约0.5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