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朱丹丹
今年以来,随着各项监管政策逐渐落地,退出的P2P网贷平台越来越多。
来自网贷之家的数据显示,10月网贷行业停业及问题平台共有105家,其中问题平台44家(跑路34家、提现困难10家)、停业转型平台61家(停业55家、转型6家)。
“持续数月的当月停业转型平台数量要多于问题平台数量的情况仍然在延续,表明良性退出是过去数月平台退出的主要选择。”盈灿咨询研究员王迪枫表示,平台退出主要是行业竞争激烈,优质资产较少;其次,网贷行业的监管趋势对众多小平台而言,银行存管较难达成。
与此同时,《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据不完全统计,已先后有7家上市公司宣告退出P2P业务。
对于退出的原因,不少上市公司表示,受行业监管政策影响,P2P行业发展受限,所以不准备再发展此业务。
值得注意的是,P2P退出也并非易事,后续还涉及到债权、投资人等问题。
捷越联合创始人兼首席风控官王晓婷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指出,如果没有完善的(P2P)退出机制,对投资人来说,存在巨大的风险。
●不少P2P平台停业或转型
平台主动停业并退出P2P行业成为趋势之一。
近日,网贷之家发布的数据显示,10月停业转型平台数量为61家,问题平台数量为44家,这是至少持续3个月的当月停业转型平台数量要多于问题平台数量。
“一方面是国家对P2P行业出台的一系列监管政策,特别是8月份《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落地后,一些平台的自身发展受到限制,所以会选择退出,进行整体战略的调整;另一方面,P2P尤其是纯互联网平台的P2P并非赚钱的业务,很多平台甚至还处于亏损状态。”王晓婷坦言。
开鑫金服总经理周治翰也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指出,绝大多数停业平台属于中小型平台,投资人次普遍在数千人,累计成交金额在数千万到数亿元之间,这说明从去年底到今年,行业深度洗牌持续进行,竞争力较弱的平台一方面面临着监管趋严的政策环境,平台合规时间紧迫,压力陡增;另一方面,资产荒情况的加剧,让这些平台的发展空间被进一步压缩。可以预见,整个行业将进入新一轮洗牌期,不合法合规的平台会被逐渐淘汰。
与此同时,《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在不少P2P平台主动停业或转型之时,连曾经对P2P热情满满的上市公司也在剥离P2P业务。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先后已有7家上市公司选择与P2P业务“分手”,包括红星美凯龙、盛达矿业、东方金钰、新纶科技和天源迪科、匹凸匹以及高鸿股份等。比如,10月10日,盛达矿业发布公告称,目前国家针对P2P行业陆续出台监管政策,该行业发展空间受限,公司决定拟全部转让持有的和信电商、和信金融各5%的股权。
对此,周治翰坦言,为了提升估值,拓展自身业务条线,布局互联网金融行业,是符合上市公司战略发展需要的。在今年之前,上市公司投资P2P公司的确对股价有正面影响。但是,今年以来,有个别上市公司希望利用互联网金融炒作概念,再度拉升股价,但没有得到市场认可。其个人认为,没有对金融业务的深入理解,没有有效的对自身资源进行深度整合,没有通过互联网金融平台开展实实在在的业务,这样的退出也是在意料之内的。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之前P2P是一个业务噱头,而现在P2P并不会给上市公司带来太多想象空间,所以很多上市公司会选择退出P2P业务。”王晓婷也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未来一段时间,随着行业监管政策的进一步落地,应该还有一些平台会陆续选择退出,或者去寻找一些其他领域的业务增长点。
●P2P退出需解决两大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P2P网贷退出行业,势必要解决好债权、投资人的问题。
“平台退出是行业走向正规化的正常现象”王迪枫坦言,当然,退出产生的问题,主要为某些平台可能会恶意跑路或坏账较多,难以兑付投资人本金及收益。
盈灿咨询选取的30家主动发布停业公告的、网站尚存、历史标的信息基本完整的平台研究结果显示,其中,仅有12家平台是投资人可以接受的良心退出,占40%,有6家平台则与之相反,在宣布“退出”后不久,最终跑路;剩下12家平台则让投资人进入了漫长的煎熬等待中,这些平台老板虽然没跑路,但债权却出现了严重逾期或坏账。
对此,王迪枫表示,平台退出的方式有很多,研究后发现,主动退出平台中亦有可能暗藏花招,最终只有四成良性退出。此外,个人觉得P2P平台退出或可寻求兼并收购,或可转型专注资产业务,彻底清盘的也应当优先考虑投资人权益。
王晓婷也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如果没有完善的退出机制,对投资人来说,存在巨大的风险。平台在决定退出时,应在保障投资人利益的前提下,逐步缩减业务范围,进行有步骤的有序退出和清盘,谨防恶性跑路事件的发生。
周治翰亦分析指出,相信监管方案将对退出机制做出明确的规定,P2P应当预先对平台的投融资清退、破产后债务追讨工作做出妥善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