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份,大圆银、大圆沥青品种下线,大圆银泰成为国内大宗行业率先转型的交易所
■本报记者 刘 琪
随着国家监管的日趋严格,大宗商品行业也面临严峻的转型时期。当诸多交易所还在监管要求下缓慢探寻发展方向时,大圆银泰于10月5日在官网上发布公告,宣布2016年10月15日大圆银、大圆沥青品种下线,成为国内大宗行业率先转型的交易所,也成为率先完成江苏省金融办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对全省各类交易场所监管的通知》相关要求的省内交易所。
对此,大圆银泰首席市场官黄大炜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大圆银泰就部分品种的下线,并不是草率的行为,早在去年底就筹备相关工作,如今时机成熟,按照工作规划完成下线工作。”在他看来,短暂的调整后,整个大宗行业将更加良性发展,将在响应国家战略积极对接和服务实体经济方面绽放出更蓬勃的生命力。
从去年底开始,随着大圆普洱交易中心(下称“大圆普洱”)的上线,大圆银泰也成为国内大宗行业真正走进实体经济、服务实体企业和产业的交易所。一方面,大圆普洱积极响应国家供给侧改革的号召,与国内诸多品牌普洱茶企业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扎根茶行业,服务茶企和茶农,有效推动了普洱茶产业链的升级和品质化回归;另一方面,通过线下开设结合茶文化、茶金融元素的实体店等方式,不断扩大普洱茶消费群体特别是茶文化的传播,大圆普洱也因此成为大宗商品对接和服务实体经济的标杆。
黄大炜表示,现在大圆银泰的业务在进行短暂的调整,但对接和服务实体经济是公司发展中矢志不渝的宗旨。国内大宗商品行业正在迎来转型发展期,未来整个行业的发展应更好地对接和服务于实体经济。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中国期货市场创始人之一常清认为,随着近几年大宗市场的快速发展,很多规范的企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对整个行业的规范发展起到极大的积极意义。目前监管层举措连连,监管也在创新,行业调整是必然趋势,这对整个行业的未来良性发展是有好处的,然而,整体行业要实现健康稳定发展,如何更好地对接和服务实体经济是避不开的核心。
南京审计大学孙杨教授认为,中国的商品金融化到目前已经经历了六个阶段,从最初的计划经济期到如今的创新发展期,中国的商品行业始终在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江苏作为经济大省,在发展的过程中,一直坚持在金融创新和监管创新。无论是全国首家省级结算中心江苏交易场所登记结算有限公司的成立,还是在“互联网+”兴起的当下适应新形式充分发挥交易所在现货领域的优势,主推实体经济的创新,江苏一直在用行动保障着行业的平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