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警惕大宗商品价格回升消解改革动力
□吴青
自去年底至今,从煤炭、钢铁到塑料、玻璃,从锌、铝到白糖、棉花,国内主要大宗商品一改持续一年多的单边下跌态势,价格持续上涨,多数品种的价格几乎回到2014年下半年的价格水平。不到一年时间,大宗商品从表现最差的资产摇身一变成为表现最佳的资产。
此轮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源于两个因素:一是在需求稳定的情况下,供给量收缩,社会库存大幅下降,供需平衡出现变化;一是资金跟风炒作,推波助澜。当前国家去产能、调结构的趋势未发生动摇,也未松劲,但应警惕大宗商品价格回升消解改革动力。
煤炭和钢铁是大宗商品价格上升的两个主要环节,也是去产能的两个重要部分。虽然煤炭和钢铁的价格都有所上升,但是,倒逼钢铁煤炭过剩产能退出的市场环境,短期内不会因价格一时涨跌而出现根本性变化。
首先,从长远角度看,煤炭消费需求持续下降与产能过剩的矛盾依然存在。控总量、稳煤价的任务依然艰巨。我国经济近年来增长速度放缓,处于去产能的收缩周期,造成对重工业产出需求减少,进而导致煤炭及其他相关大宗商品的需求和价格下降。从需求侧来看,目前对于能源需求反弹及经济企稳,更多的还只是预期。从煤炭实际的生产运行数据上看,煤炭需求仍在下降。从供给侧来看,煤炭行业产能过剩日益严重,需求下降可能超过了去产能的幅度,从根本上决定煤炭价格难以维持高位。
事实上,国内煤炭行业仍然没有摆脱整体亏损的局面。中国煤炭资源网最新数据表明,8月份全国动力煤矿区亏损面在四成左右。同时,煤炭价格上涨对下游行业的影响也需关注。有钢企负责人表示,作为钢铁原材料的煤炭供应紧缩、价格普涨,正在不断压缩钢企盈利空间。Mysteel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0月14日,山西吕梁主焦煤市场含税价为1075元/吨,相对8月初610元/吨的价格累计上涨了465元/吨,涨幅高达76%。该负责人表示,目前钢厂购入的国产煤价格基本在1100元/吨以上,扣除成本普遍微利运行,甚至亏损。
其次,此轮钢材价格上涨,并非完全的“需求驱动型”上涨行情,主要受政策预期、市场炒作和短期因素等推动。市场供求关系并没有发生根本性转变,钢铁产能严重过剩的现状没有改变,钢材价格难以持续快速上涨。数据显示,中国钢材消费在2014年峰值7.02亿吨后平缓下滑,到2020年,预计我国产能消费量5.95亿吨,到2025年,消费量将减为5.52亿吨,2030年仅需4.92亿吨。与此同时,有统计显示,重点城市钢材库存已自7月中下旬开始出现连续上涨,这也印证了钢价难以持续上涨。
中国经济这一轮调整过程中主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结构性问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促使传统产能、过剩产能市场出清,使资源配置更加优化,来促进经济发展。从中长期看,去产能、去库存可以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改革也会持续释放新红利,所以要坚定不移地去产能,不能因为短期的价格反复,一些地方指标的完成而放慢去产能的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