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资本在海外足球市场掀起“买买买”的热潮:万达收购西甲马德里竞技20%的股份,苏宁体育产业集团出资2.7亿欧元收购国际米兰约70%的股份,中欧体育投资公司出资7.4亿欧元收购AC米兰约99%的股份……
网民认为,中资在海外足球市场“开疆拓土”,为足球发展改革带来历史机遇,但收购海外俱乐部面临的短期风险不得不防,需要作长远的战略规划和精细的经营安排。
收购本身是把“双刃剑”
网民“石头”认为,通过收购,中国资本可以在海外顶级俱乐部获得一定话语权,近距离学习国际先进制度和经验,并将这些此前只在欧洲及北美市场上活跃的俱乐部“引进来”,与国内的平台和主体在教练、运动员及管理人才等多个层面开展深层次的交流与合作,减少闭门造车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网民“小虎”说,国家鼓励优势体育企业、优势品牌和优势项目“走出去”,积极支持体育产业的海外并购。但不要盲目乱撞。
但是,网民提醒,企业投资入股后,多重风险仍须引起关注。网民“王云帆”说,海外足球俱乐部多是负债经营,多属无形资产或流动资产,普遍面临资金链的问题,俱乐部与中国市场的对接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仍是很大的未知数。而且俱乐部本身由于问题重重,短期内想要盈利仍很困难,中国企业至少需要撑过3至5年,才能逐步达到现金流正常。此外,复杂的市场环境也考验着收购者的应对能力。
谨防资产泡沫
网民“南来北往”认为,资本运作违背价值规律就会形成泡沫,一味地“买买买”,而不对手中的资源作长远的战略规划和精细的经营安排,这是需要警惕的。
网民“石头”说,中国资本“买买买”可视为当前体育产业投资热潮的写照。但这更多应当是故事的起点。中国的体育产业不会因为投资热、买的俱乐部多就自动成长成熟,而需要在资本、企业、人才及制度等多个层面上进行升级改造。
还有网民认为,虽然中国的体育投资风风火火,但更多的老百姓还在为寻找一块足球场而发愁。要从体育大国变成体育强国,除了变更举国体制的体育系统,创造更好的全民健身环境和开放的市场体系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