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黑色系商品期货 夜太黑?

2016年11月21日 08:57    来源: 国际金融报     ◎ 张竞怡

  千里江陵一日还。

  眼下,家住北京的期货投资者李女士对这句话深有体会。

  11月11日,期货夜盘,李女士手痒痒,杀进去,7分钟后,暴跌,止损不及,被“剁手”。

  随后数个交易日,黑色系商品依然处于风暴眼,获利盘集中离场,各类利空传言袭来,11月15日、11月16日,黑色系商品加剧下跌,11月17日,“交易所研讨暂停期货夜盘”的流言起。

  “很早就有是否需要取消夜盘的讨论,这种反对的声音并不是期货市场双十一暴跌后才出现的。”李女士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仔细想想也不是说关闭了夜盘,期货市场就能避过这一劫。”

  “没有夜盘,日盘的某个时刻也会发生类似的暴跌。”一家期货私募负责人朱卫国(化名)坦言,“其实就是涨多了,投资者心里不踏实了,市场情绪产生共振,获利盘集中离场。”

  对于眼下期货这波行情,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无论市场制度、市场环境如何变,任何时候都要记着一句话,投资时要穿好“救生衣”,切忌“裸泳”。

  期货“杀人”夜

  双十一夜盘究竟发生了什么?

  投资者李女士总结:“双十一晚上被‘剁手’了。”

  11月11日夜盘开盘,部分夜盘品种直奔涨停,李女士心痒,跟进了还没有涨停的品种。

  哪曾想,盘面涨势瞬间消失,急转直下。

  菜粕、PTA、棕榈、豆粕、大豆、豆油、橡胶、菜油等多个期货品种触及跌停。棉花由涨停到一度跌停,最终收跌3.62%;铁矿石由涨停到下跌,最终收涨2.16%;焦炭、热卷、螺纹钢均由大涨到收盘下跌;橡胶收跌4.83%;豆粕收跌3.55%;玻璃收跌3.41%;甲醇收跌4.72%;菜油收跌3.07%;菜粕收跌5.04%。

  明汯投资董事长裘慧明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11月11日晚我一直在看盘,亲眼见证了市场这波行情。”

  裘慧明指出,最先有迹象的品种是铁矿石,紧接着9时41分,波及更多品种的大范围异动开始了。

  “从红到绿就一眨眼,再想去手动平仓已经下不了单了,最后我是被期货公司强平的。”李女士沮丧地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之前行情做得太顺利,不小心得意了,在行情转折前浮盈加仓,近一个月的收益都被抹去了。”

  不只李女士,即使机构投资者也在惨烈的行情中损失惨重。朱卫国说:“我身边朋友亏损最多的达6个亿,是广州的一家机构。这家机构风控没做好,没有严格执行止损机制。”

  “如果我判断正确的话,应该是一家大户平了近300亿元仓位,即使最保守估计此次平仓也涉及期货合约价值200多亿元。因为资金数额接近整数,我猜测一家所为,否则太过巧合。”裘慧明说。

  “任何时候平如此大的仓位对市场都会有冲击。”裘慧明指出,“大户选择这个时点和这种方式离场可以理解。一方面这波行情从10月初至11月11日,积累了较大涨幅,如果抓准了,那么肯定已经积累了很大的利润,市场其实也预见到这些资金会获利平仓,只是时间问题。另一方面,大资金平仓比较困难,如果真的仓位很大,能够影响市场,还不如在市场情绪最高的时候平仓,而慢慢平仓的话,市场虽然放缓下跌,但会有更多资金跟随平仓,造成大资金平仓综合成本上升,甚至超过一下子平仓的综合成本。”

  “从绝对波幅来说,这次夜盘行情并不是很大,但杀伤力在于发生时间短,原因是流动性的严重缺失。”鸿凯投资董事长林军11月11日晚上赶十点的飞机,九点在机场用手机看了行情,上了飞机就没能再看。他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获利盘平仓正常,但这么大的波动不是简单平仓引起的,其中程序化交易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平仓下跌触发了程序化交易。”

  一周风暴眼

  双十一过后,期货市场仍处“风暴眼”。

  11月15日午后,黑色系商品集体再度暴跌,截至收盘,热卷、螺纹钢、铁矿石、玻璃跌停,焦炭暴跌8.56%,焦煤跌5.92%;其他品种也好不到哪里去:甲醇、沪铜跌逾4%,PTA、郑棉、白银、动力煤、沪锡跌逾3%。

  11月15日,有媒体报道,监管部门监管风暴突袭调查黑色系商品期货消息,11月16日,大商所、郑商所相关人士否认了这一消息。

  11月16日,商品期货市场继续低开低走,“黑色系”再度跳水,螺纹钢、“双焦”大幅下跌,当日收盘,“黑色系”品种中,铁矿石跌6.48%,螺纹钢跌3.89%,热卷跌3.58%,焦炭跌逾1%。

  11月18日,国内大宗商品以收跌为主,动力煤期货主力合约跌幅2.7%;焦煤期货主力合约跌幅4.13%。

  对于“黑色系”大起大落的行情,华泰期货点评认为,这种调整源自情绪端转向,基本面处于跟随状态。恒泰期货首席经济学家、副总经理江明德日前表示,近期的调整应该属于一次情绪的集中宣泄,市场进入宽幅震荡的可能性大于单边行情,在震荡过程中完成品种趋势的分化,市场会更理性。

  弘哲集团、亿信伟业董事长郝丹认为:“近年来,投资者交易策略、交易方式发生巨大改变,辅助性交易工具相继问世,散户自己就可以在交易软件上做止盈止损设置,机构更是有完善的程序化工具。这些策略同质化,市场价格下跌集中触发止损,超出市场承接能力,大家都想止损反而止不了损。另外,监管层也给了市场很多警示和提示,投资者心里明白已经到了风险高位,一旦出现下跌,就都开始恐慌抛售了,所以下跌才如此之快。”

  “裸泳”最忌讳

  当潮水退去时,才会发现到底是谁在裸泳。

  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商品牛”成为大类资产中最“捞钱”的领域。其中,黑色系品种如焦炭、焦煤、螺纹等较2015年底的价格平均上涨3倍以上。

  李女士说:“期货公司在双十一之前就已经开始频繁向客户警示市场风险,我就接到三家期货公司的风险提示短信和微信。也有客户经理打电话给我,让我减轻仓位。”

  证监会早在11月9日就下发通知,要求派出机构督促期货公司加强经纪业务风险管理,密切关注客户风险状况,加强对期货配资活动的风险防范。

  国内三家商品期交所也多次出手调整黑色系等品种的保证金、手续费标准,并对部分品种动用了交易限额管理。

  “风险提示的声音并不少,但是我没有听进去。”李女士无比后悔。

  从此次事件看,与风险意识薄弱的散户相比,机构投资者更敬畏市场,多数穿着“救生衣”,甚至还不止一件,如不浮盈加仓、以套利策略为主和做中性策略,不赌涨跌。

  “我们完全是量化投资,非主观判断来进行调仓平仓。”裘慧明告诉记者:“双十一行情期间我们有一部分仓位,受行情影响基金指数回吐了上周小部分利润,一些短线策略已经平了仓位,但中长期策略的仓位还在持有。”

  按裘慧明的交易原则:“首先是轻仓做,大部分产品只有20%左右仓位。然后,从不浮盈加仓。”

  由于“公司单边投机头寸不高,主要做套利交易。”林军告诉记者: “截至11月11日夜盘收盘,虽然看好的品种没有上涨,但不看好的品种配置的空头头寸盈利了,因此整个基金净值不跌反升。”

  其实,在5月之前,林军的产品投机头寸配置占主,“但是,过了5、6月,商品期货价格进入震荡期,就切换为套利策略了”。

  郝丹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2015年4月底之后, FOF基金已经不投股票类产品了,在商品市场的配比还是不小的,双十一夜盘后,公司大部分产品是盈利的,主要是我们不投趋势交易,而是做中性策略,无论市场涨跌都不影响资金。”

  废夜盘不治本

  夜盘是期货市场连续交易制度的俗称。

  2013年7月5日晚9时,中国期货市场正式推出连续交易,首批推行的品种是与国际期货市场高度关联的黄金、白银期货品种。设立初衷是,降低隔夜跳空风险。

  “没有夜盘时,每逢美国非农之夜,外盘黄金白银期货剧烈震荡,下一个交易日国内期货开盘这两个品种必定跳空开盘。”朱卫国说,“这种时候,持仓过夜就是赌,赌对了,固然欣喜,赌错了,立马浮亏,没有夜盘就让投资者没有止损的机会,然而不进行交易又怕错过大波动行情,真的非常头疼。推出夜盘确实降低了隔夜持仓风险。”

  黄金、白银期货运行成熟后,其他一些品种加入了连续交易行列,一些外国投资者开始盯中国期货夜盘。有境外机构投资者表示,关注中国商品期货夜盘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苏克敦金融(Sucden Financial)一位交易员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中国夜盘开市后,外盘有时候是跟踪中国夜盘涨跌的,特别在中国晚上时间9∶00开盘后的半小时前后,那是一个时间窗口,这时候对于外盘的影响最剧烈,以铜期货为例,中国铜的影响力已经远超出2013年夜盘刚刚推行之时。”

  铁矿石和煤炭等期货品种,由于普氏指数中,铁矿石和煤炭期货价格占比较高,力拓、必和必拓集团的市场部在看普氏指数的同时也看中国夜盘。

  “我们一直强调要争取国际定价权,国际市场都来看你的价格,用你的价格,这就是定价权的体现,因此夜盘影响力也体现了中国价格的影响力。暂停夜盘恐怕是因噎废食之举。”朱卫国说。

  震荡防“剁手”

  夜盘是否暂停还没有定论,目前仍在交易所讨论阶段。投资者最关心的是,后市如何?

  鸿凯投资董事长林军认为,“双十一”商品价格震荡,是商品上涨过程中的一次调整。从一个大的逻辑来看我认为整个商品的牛市只走了一小半。

  “美国大选尘埃落定,特朗普上台,特朗普立志要改变普通美国人的生活,缩小贫富差距,特朗普兑现选举承诺就会大搞基建。中国为了稳定经济增速,也会继续在基建项目上投资。如果美国跟中国都这么做,那么明年大宗商品市场还是一个很牛的市场。”林军说,“与今年国内供给侧改革推动的商品上涨不一样,明年品种上可能切换到与国际市场更为密切的品种,如有色等。”

  西安迈科金属国际集团总裁何金碧说,现在铜行情是脉冲式的,后面市场将会回归正常,他对铜价的未来走势也是偏乐观。

  何金碧说,我国的供给侧改革对铜价的影响不是很大。从供给方面来说,由于近年来铜价下跌,国外铜矿山出现减产,而国内铜矿山却在增产;而从消费方面来说,“十三五”期间我国对电网的投资增加,他们对未来的消费比较看好。  

  “近两年铜价在每吨5000美元以下运行了很久,铜价已经完成了筑底过程,未来铜的价格将会维持在每吨5000至6000美元之间,虽然短期的行情有一定的投机因素,但也代表了未来的趋势,铜的价格中枢将会上移,会上移10%左右。”何金碧说。

  裘慧明也指出:“明年依然看好商品市场。与2016年一样,与其他资产相比,商品依然不算高估的品种,资产荒延续的背景下,商品市场依然是个较好的投资渠道。此外,人民币贬值是个大趋势,不太可能改变,汇率因素也将刺激商品上涨。”

  “但是向2016年10月这样的连续上涨行情很难出现了,2017年美国加息将在短线上冲击商品市场,商品将在震荡中上行,最好逢低做多”。


(责任编辑: 马欣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