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700亿税优险面临申报推广痛点

2017年05月08日 07:40    来源: 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个人税优健康险7月起全国推广,目前仅16家公司推出产品,市场占比约万分之一

  □本报记者 但慧芳

  试点一年多后,个人税优健康险政策正式落地。

  近日,财政部、税务总局、保监会联合下发有关通知,自今年7月1日起,将商业健康保险个人所得税试点政策全国推广。对个人购买符合规定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的支出,允许在当年(月)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予以税前扣除,扣除限额为2400元/年(200元/月)。

  这意味着,作为对基本医保进行补充而被称之为“小社保”的个人税优险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根据东吴证券的测算,按照全国未来3000万个税纳税人口测算,税优政策在全国实施后有望撬动700亿元左右增量保费。

  然而,令人尴尬的是,目前已经获批的26家允许经营个人税收优惠型健康保险业务的人身险公司,仅有16家推出产品,且总保费约为1.18亿元,占2016年以来健康险原保险保费收入仅万分之一上下。

  “公司并未在个险渠道中大力气推广该类产品,从商品属性来说,税优险操作复杂、人群覆盖面有限、额度有限,比较好的方式是做团体险。”近日,一位保险公司资深人士对长江商报记者表示,“目前还都在观望状态。”

  如何使这一政策利好尽快彰显出来?有保险专家表示,提高优惠额度、开放个人渠道、简化销售流程、优化产品类型或将促进税优险进一步推广。

  带病可投保税优健康险7月全面落地

  对于健康险市场来说,今年以来最大的政策红利即为个人税优健康险将全面落地。

  5月初,财政部、税务总局、保监会今日联合下发有关通知称,自2017年7月1日起,将商业健康保险个人所得税试点政策全国推广。单位统一组织为员工购买或者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购买符合规定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单位负担部分应当实名计入个人工资薪金明细清单,视同个人购买,并自购买产品次月起,在不超过200元/月的标准内按月扣除。一年内保费金额超过2400元的部分,不得税前扣除。

  同时,个人税优险与普通商业保险还表现出不同的特征。通知规定,健康保险产品采取具有保障功能并设立有最低保证收益账户的万能险方式,包含医疗保险和个人账户积累两项责任。保险公司不得因被保险人既往病史拒保,并保证续保。

  “目前市场上的健康险几乎都不可能做到无核定投保和带病投保。”一位不愿具名的保险工作室负责人对长江商报记者表示。

  对医疗保险部分的简单赔付率低于规定比例的,保险公司要将实际赔付率与规定比例之间的差额部分返还到被保险人的个人账户。

  有业内人士指出,税优健康险是目前我国唯一可以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保险产品,相当于每个月个税起征点从3500元提高到3700元。

  尽管目前保监会还未下达保险保障的金额范畴,但此前的试点运行方案显示,一年保费2400元,分解后医疗保险金与住院医疗保险金保额各20万。医疗保险简单赔付率不得低于80%,差额部分返还到所有被保险人的个人账户。

  因政策利好和品类特性,个人税优健康险被冠以“小社保”之称。不过,按此前的试点方案,只有缴纳个税的客户才能购买此类产品,从统计数据来看,我国大约有3000万长期纳税人满足此项要求。

  此次通知指出,取得工资薪金所得、连续性劳务报酬所得的个人,以及取得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承租经营所得的个体工商户业主、个人独资企业投资者、合伙企业合伙人和承包承租经营者等纳税人,均为适用对象。而对于纳税情况不连贯或者纳税中断等情况,目前尚未有具体的细则出台。

  26家获批经营公司仅16家共开发30款产品

  离个人税优健康险全面推行的步伐越来越近,市场开发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保险公司似乎还未做好充分的准备。

  近日,长江商报记者从多家目前已经获批允许经营税优健康险的保险公司了解到,与市场“热捧”形成对比的是,该业务并未在商业保险公司“大力推行”。

  长江商报记者梳理保监会官网数据发现,自2016年2月14日以来,保监会共审准26家人身险公司具备经营税优险的资质。值得注意的是,仅16家保险公司开发了30款税优健康险产品获得保监会通过。这30款产品在缴费额度和费率上,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同质化。

  保险公司的“冷静”,也导致试点期间的投保数据并不亮眼。

  公开统计数据显示,在目前试点的31个城市,截至今年3月31日,全国税优健康险保单总件数为67272件,总保费约为1.18亿元。

  而反差较大的是,2012年-2016年,健康险行业业务同比增长率分别是24.7%、30.2%、41.3%、51.9%和67.7%,明显高于其他人身险。其中,2016年1-12月健康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4042.50亿元,同比增长67.71%;2017年1-3月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1599.82亿元,同比增长36.88%。

  以2016年至2017年为个人税优险推广、销售阶段来核算,目前税优险市场占整个健康险市场的仅在万分之一上下,占人身险市场的比重则更低。

  “人群覆盖是一方面,市场推动积极性不高是另一个制约方面。”有观察人士对长江商报记者指出,购买税优险的投保人,先要去社保部门开出社保证明,然后再去税务部门打出个人所得税缴纳证明,还有健康证明、个税申报、保单核算……手续较为繁琐,除非单位以团体险的形式代办,否则个人申办较为麻烦。

  找准投保双方痛点

  决定税优险前景

  “目前多家保险公司还处于观望状态,保险政策性与商业性的结合还需进行更多磨合。”5月6日,一位保险公司高管人士对长江商报记者表示。

  南开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系教授朱铭来公开表示,税优健康险试点不理想的首要原因是税优额度偏低,对中高层收入者的刺激相对较弱。每月200元纳入免税额,纳税人普遍感到额度太小。

  其次,保险公司在卖产品时,因为产品本身定价受到严格的管控,产品设计强调保障功能,费率结构被要求更加合理,健康原因又不能拒保,保险公司承担的风险并不小,因此销售积极性也受到影响。

  上述保险公司高管也称,税优险如果不调动保险公司的积极性,其市场推广会面临着考验。“无核保权(如不可除外既往症等),使得保险人承担较大风险。80%的最低赔付率要求,对保险公司的数据积累及精算能力、专业能力有一定的挑战。”

  此外,税优险还可能出现的与保险公司既有的商业健康险之间的潜在竞争,也使得保险公司不太愿意“大步向前”。

  在保险专业人士看来,个人税优险只是一揽子居民健康保障计划中的一环,是典型的政策性保险,更多强调“保本微利”的公益属性。“该险种对保险公司的价值应该大于税优险本身的市场,它能带动更多的人认识保险的重要性从而消费保险。”


(责任编辑: 向婷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