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美元拴不住大宗商品的“中国价格”

2017年06月15日 08:10    来源: 中国证券报    

  记者 张利静

  6月15日凌晨,是美联储公布利率决议的时刻,截至发稿,联邦基金利率期货蕴含的加息概率为100%。

  但多位分析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目前而言,单纯从加息的角度看,市场已经充分定价,此次会议透露出来的美联储对下半年加息和缩表的态度将成为接下来市场关注焦点。此外,大宗商品近期走势与美元相关性走弱,未来也将更多受国内基本面主导,并趋向震荡偏弱。

  市场聚焦美联储

  在美联储利率决议公布前夕的紧张气氛中,黄金屏息以待,本周来持续窄幅震荡,截至昨日,COMEX黄金期货主力报收1269.7美元/盎司。与此同时,原油期货震荡区间也明显收窄。而在此前,黄金、原油期货均出现明显跌幅。

  南华宏观章睿哲表示,目前美联储加息已被市场充分预期,周四重点关注美联储对下半年几次议息会议的态度,如果态度不够鹰派,那么美元可能还会下行,黄金短期内还会上涨。

  如何看待美联储货币政策后续走势?

  “当前市场的核心焦点在美联储对下半年加息和缩表的态度。”浙商期货研究中心首席宏观分析师洪清源表示,6月美联储加息基本被市场充分预期,议息会议前市场预期的加息概率就已高达99%。加息本身对市场的冲击并不大。“从当前美国经济基本面看,补库存周期进入尾声,薪资增长放缓,消费后继增长乏力,经济复苏面临一定压力。特朗普政策是当前美国经济最大的不确定因素,其减税和基建刺激计划有利于提振私人部门投资,但从目前推进的情况看并不是很顺畅,8月前税改能否推出则十分关键。同时,市场表现中,本次加息是市场反应最不积极的一次加息,以往每次加息前美债收益率和美元均有所上涨,而近期美债收益率不升反降、美元持续疲弱,体现出市场对美国经济持续复苏的担忧。因此来看,近期美联储难以鹰派,对下半年加息和缩表的预期也有望放缓。”

  值得注意的是,国金宏观边泉水团队认为,本次美联储会议将会公布新的点阵图,其对未来缩表相关细节的披露,以及点阵图蕴含的加息次数,将是影响市场的关键变量。当前市场对9月进一步加息预期不高(联邦基金利率期货蕴含的加息概率不超过50%),如果相关信息偏鹰,可能推升美国国债收益率,提振美元指数,打压黄金价格。

  三重传导渠道

  在美国宏观政策的影响下,大宗商品价格如何受到影响呢?

  洪清源认为,大宗商品具有多重属性,加息和大宗商品走势间存在多样的传导渠道,主要体现在这三个方面。其一,基本面需求共同主导加息和商品走势,当美国经济强劲并促使美联储加息时,基本面的复苏也有利于提振商品需求,利多商品;但在当前美国经济复苏情况并不是很乐观的情况下,加息对美元利多有限。其二,美联储加息代表着流动性收紧,不利商品的金融属性表现;但在实际情况下往往是“买预期、卖事实”,6月加息既成事实,而对下半年加息和缩表预期的放缓,却对市场呈现利好。其三,商品由美元进行定价,在以往的历次加息当中,美元往往有短期升值趋势,打压大宗商品价格;但近期美元持续疲弱,定价因素对商品的影响并不显著。

  “类似的,近期中国也呈现出相似的局面,即经济基本面放缓+货币政策边际好转。在当前国内外环境下,商品受到需求面回落和流动性边际改善两者间综合影响,但流动性边际好转程度有限,仅是摆脱了利空而已并不构成利好,从而需求回落主导下商品的大方向依然是震荡下行。”洪清源进一步解释称。

  或受需求影响走弱

  从商品的角度来看,美联储加息主要通过美元涨跌来影响商品价格,但是如果加息未能提振美元,那么对商品的影响就比较有限。章睿哲认为,未来全球商品的基本面仍是主导因素,原油价格受其供需两弱格局的影响,上涨空间有限;而对于国内商品来说,依赖于国际定价的商品会同时受到国内基本面和美元走势的影响,而由国内主导价格的商品如黑色系等则受美元走势影响较小。

  从国内经济基本面来看,美尔雅期货宏观分析师李萌表示,今年以来,棚改对三四线城市房地产销售有支撑,经济企稳回升韧性仍强,但房地产限购加码以及房地产利率的上浮,房地产销售未来将大概率回落,销售下滑将向房地产投资传导,同时,金融机构去杠杆预计在年内都将持续,利率短期仍难回落,四季度经济仍有下行风险,需求的下行将对大宗商品价格构成抑制。

  此外,从国内资金面来看,国金宏观边泉水团队认为,中国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上调时间窗口可能延至7月。因6月市场对流动性收紧预期过于强烈,央行维稳市场预期变得更加重要。如果跟随美联储加息提高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一方面增加流动性收紧预期,不利于市场稳定,另一方面也容易传递中国货币政策变得更加被动的信号。因此,央行可能在7月份,市场对流动性收紧预期不那么强烈的时候,再择时调升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向均衡利率靠拢,抑制金融套利。


(责任编辑: 蔡情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