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罗湖:翠竹精雕细琢成就“10分钟生活圈”

2017年07月31日 08:57    来源: 南方日报    

  周末去罗湖逛街,到水贝看珠宝,或平日到翠竹办事,不少人会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原因很简单:担心堵车。如今,这样的情况正发生改观,翠竹街道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朱锋更是作出承诺:“如果10分钟以内开车走不出翠竹,你打电话给我。”

  点滴变化,就发生在身边。在近日举行的罗湖“双周发布”翠竹专场上,朱锋以《发现翠竹,一个宜居宜业的魅力城区》为题,讲述了翠竹不为人知的蝶变。他说,老城区虽然道路有限,但通过治理,交通也能变得通畅。

  在朱锋看来,翠竹是一个“宜居宜业”的地方:在“10分钟生活圈”内,教育、医疗、娱乐和出行只要10分钟都可以“搞定”;让上班族“头疼”的堵车问题也已解决;翠竹街道辖区内的水贝珠宝基地拥有近10万人从业人员,全年产销值占全国珠宝市场份额50%以上……这些让朱锋对翠竹充满自信。

  “我虽然对翠竹很熟悉,但也没有发现她全部的魅力,今天让我带大家一起来发现并感受翠竹这个好地方。”朱锋一改新闻发言人的严肃,化身导游,领着观众慢慢走进翠竹,开启探索翠竹之旅。

  A 宜居

  这里有配套完善的“10分钟生活圈”

  “如果你以自己为坐标画一个半径为10分钟路程的圆,在这个圆内,你可以轻松找到公园、学校、医院和地铁站”,这便是朱锋提出的“10分钟生活圈”。这个生活圈位于罗湖正中心,是罗湖的“心脏”,其珠宝销量占据了全国销量的一半以上,她还有个美丽的名字——翠竹。

  可别小看了这个圈,“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说的就是她。

  生活首先离不开优质的自然环境。翠竹街道中心坐拥翠竹公园,周边有公园环抱:东临深圳水库、东湖公园,西近洪湖公园、儿童公园,北靠围岭公园。朱锋简单概括:“往任何方向步行10分钟内都有一个美丽的公园在前方等着你,还有9个社区公园分布住宅小区中。”

  上班族、低碳出行族最关注的交通也不是大问题,翠竹街道除了四通八达的地面路网外,还有3、5、7号3条地铁线穿过,同样的,从辖区任何地方出行,步行10分钟范围内都可找到地铁站。

  说完市政设施,再来看看优质的教育医疗资源。翠竹居民享有不可多得的优质学位,包括深圳中学(初中部)、翠园中学、翠竹实验小学、百仕达小学等在内的11所中小学校;15所幼儿园,其中1所省一级公办幼儿园,8所民办省一级、市一级幼儿园。

  医疗方面,翠竹有5所市属医院,占全市市属医院1/3。其中深圳市人民医院是建院时间最早、首家三级甲等医院,另有孙逸仙心血管医院等4家专科医院,均为全市唯一的该项专科市级医院。此外,还有5家社康中心为居民提供医疗服务。正如朱锋介绍的:“步行10分钟内一定可以到达一所最近的学校或者医院。”

  “在幸福路上,不让一个翠竹人掉队”,是翠竹给辖区居民的承诺。

  通过办美术作品展、现场动漫绘画、文艺表演、美食制作等“社区邻里节”活动,翠竹营造了大家庭的氛围;坚持为社区257名高龄、独居、空巢、慢性病及孤残老年人每天送10元青菜;动员辖区企业结对138户困难家庭进行帮扶,为辖区8084名60岁以上户籍老人购买意外伤害险,辖区立体关爱帮扶实现全覆盖……

  “宜居”的更高境界则是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据朱锋介绍,翠竹文化活动实现了“三多”——荣誉多、名家多、节目多,翠竹街道不但荣获首批“全国体育先进社区”称号,还拿过“全国中老年人广场舞蹈大赛一等奖”;水库新村“黎围舞麒麟”成为罗湖区唯一一个百年本土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翠竹,每个社区都有自己的文化名家,如深圳民俗文化专家廖虹雷、书画大师黄昶、田汉戏剧文学奖获得者常才智、荀派艺术继承人何青贤等人。

  B 宜业

  全国七成黄金珠宝产品出自水贝

  说到“宜业”,就要提到“水贝珠宝”。中国珠宝看深圳,深圳珠宝看水贝,全国有七成黄金珠宝产品来自水贝,水贝珠宝基地就在翠竹街道辖区内。据统计,目前翠竹片区内的珠宝集聚地共有珠宝生产经营单位3800多家,年营业收入1000多亿元,专业珠宝交易市场28个,从业人员近10万人。全年产销值占全国珠宝市场份额50%以上。

  朱锋认为,“宜业”包括就业和创业。“我们的珠宝企业依靠翠竹居民发展起来,也自然在潜移默化之中造福翠竹人民,最直接的实惠之一就是促进就业。”他保守估计,翠竹的3000家珠宝企业能帮助10多万人受益,再加上珠宝上下游产业带来的工作岗位,不光能满足辖区内的就业需求,还能引进外来劳动力缓解就业压力。

  朱锋将翠竹的产业发展史比喻成深圳产业发展历程的缩影:从来料加工厂到珠宝加工厂,从珠宝加工厂到珠宝集聚区,从珠宝集聚区再到珠宝精品设计和品牌基地。“翠竹珠宝产业的今天,也是罗湖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标本。”朱锋说。

  珠宝产业繁荣的背后,是政府持之以恒的扶持与引导。在产业规划方面,罗湖逐步推动珠宝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推动智能制造、精品制造、品牌化建设、设计师培育、“互联网+”、知识产权保护和标准化建设、国际化发展、跨界融合、产业链完善、环境优化等十大工程。在产业空间方面,罗湖通过城市更新拓空间、保发展,目前水贝金座、金展广场2栋新建建筑已投入使用,并吸引了大批珠宝企业总部进驻。

  此外,在创新引领方面,罗湖创建首个国家级珠宝指数——“水贝·中国珠宝指数”,树立行业的风向标,进一步推动辖区珠宝产业转型升级,固巩水贝珠宝产业的龙头地位。

  辖区珠宝企业也在积极发力。通过品牌创造、智能制造与“互联网+”等多个渠道,实现转型升级。如2002年创办的本土企业TTF,便凭借着对品牌打造与原创设计的追求与坚持,最终从深圳制造中突出重围,在2014年成为第一家进驻世界顶级珠宝聚集地巴黎旺多姆广场的中国珠宝品牌。

  当然,发展的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朱锋分享了这样一个故事,起步于翠竹的“六桂福珠宝”,现在是中国珠宝首饰行业中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强势珠宝品牌,为拓展市场,几年前离开深圳到北方发展,在占领了东北的珠宝市场后,现在又选择了回到了翠竹。“六桂福珠宝”的回归证明了水贝珠宝产业链的成熟,无论是研发设计、加工制造还是批发销售,每个产业链上都有众多分工明确、细分产业的企业,整个产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度。

  关于翠竹的三个故事

  “10元菜篮子工程”:每天为社区257名老人送菜

  “一座城市、一个街区的美丽也许会让人心动,但真正吸引人、能让我们留下来的,一定是那些有温度的东西,那些关爱和感动。”在朱锋看来,翠竹就是这样一个人文关怀无处不在的地方。

  “一个社区要真正有层次、有档次,需要政府引导,否则社区便没有凝聚力,也就没有了温度。”朱锋说,翠竹要建立一个有温度的城区,街道下了不少功夫:翠竹的百仕达老年大学里文化名家聚集,经常有组织地进行文艺训练和表演,成为“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典范;百仕达皮影艺术团连续5年承办“罗湖区皮影文化艺术节”,为群众演出百场;东湖中学“京剧进学校”,被评为“中国少儿京剧培训基地”;水库新村“黎围舞麒麟”,是罗湖区唯一一个百年本土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尽管如此,翠竹也并非完美,作为老城区,这里沉淀了不少问题,比如社区里高龄、独居、孤残老人较多。朱锋举例,翠竹辖区内有一些老人,由于年岁较大,出去买个菜都会很困难。如何解决?街道便组织了“10元菜篮子工程”,通过辖区居民和志愿者,将企业赞助的、民生微实事里的钱变成菜,持之以恒地送到这些老人家中。

  现在,社区里面257名高龄、独居、空巢、慢性病及孤残老人,每天都能吃到“10元菜篮子工程”的菜,不用操心下楼去买,便可以正常过日子。“在幸福路上,不让一个翠竹人掉队,我们这么承诺,也一直是这样做的。”朱锋说。

  记者了解到,对于困难、弱势群体,除街道自身组织的关爱项目之外,翠竹街道社区还充分发动社会力量,动员辖区企业结对138户困难家庭进行帮扶;为辖区8084名60岁以上户籍老人购买意外伤害险,辖区立体关爱帮扶实现全覆盖。

  “大城管”工作模式:市容市貌政府、居民齐抓共管

  一位生活在翠竹的老居民如是评价:翠竹不仅在全市的环境卫生指数测评中经常是数一数二的,居民的满意度也比较高。那么,翠竹是如何做到让百姓满意的呢?

  “翠竹始终坚持问需于民,将居民最关注的问题纳入‘民生微实事’,限时解决。”朱锋说,民生服务和城区治理是街道工作的根本。以街道治理为例,翠竹整合物业管理人员、外包服务作业队伍、群众义工队伍、文明劝导队伍、网格员、市容巡查员等力量,与社区、物管、居民齐抓共管,形成“大城管”工作模式,及时处理市容环境存在的问题。

  对此,朱锋认为,“大城管”模式的形成,离不开区委区政府的领导。“区领导经常去城区巡查发现问题,这是‘大城管’的一部分。我们班子成员,坚持每天在辖区巡查一小时,同时建立微信平台,把发现的问题都发布上去,这也是‘大城管’的一部分。”

  今年6月全市环境卫生指数测评中,翠竹街道在全市74个街道排名第二,全区第一;2月、6月和上半年环境卫生指数测评3次排名罗湖第一名。此外,居民满意度一项翠竹街道在全市也高分领先。朱锋表示,辖区居民群众发自内心认可翠竹的市容环境和公共服务,能真正在此安居乐业。

  “这些年我们不做表面文章,不做应付考核的文章。”朱锋认为,城市管理是一个很有研究性、永远不能终结的课题。翠竹开创的“大城管”工作模式,以问题为导向,逐个问题攻坚,发动全员参与。另外,在垃圾清运这一难点问题上,翠竹探索出“蓝马甲”的工作方式,巧妙利用城区拾荒者的工作价值,采取规范管理的办法,划定区域,采用疏堵结合的办法治理城市垃圾,目前取得较好管理效果。

  打通“交通微循环”:在翠竹开车堵上1个小时已成历史

  提到罗湖,不少人都有一个固有概念:“罗湖肯定是拥挤的、拥堵的、交通不便利的城区。”对此,朱锋表示,如今情况已有大幅改观,原有的观点已经是一种误解。

  “我刚到翠竹的时候有一个老板跟我抱怨,在翠竹堵车堵了一个半小时出不去。”朱锋告诉记者,居民对交通顺畅的诉求一直都在,而花功夫解决并取得成效的街道中,翠竹算是其一。

  “你们现在去走一走,如果不是特殊情况,你在翠竹10分钟出不去,就打电话给我。”朱锋说,为尽快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工作人员经常在高峰期到拥堵点实地调研,找出原因,提出改进思路。庆幸的是,在大家的努力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昔日最为拥堵的水贝片区,成功打通交通微循环,去除了交通拥堵的顽疾。正是交通微循环的出现,实现了“10分钟生活圈”的高效便捷。

  告别堵车历史背后的“秘诀”是什么?原来,翠竹的民生服务和城区治理,始终坚持问题导向,问需于民。据了解,翠竹每年年初在各个社区收集问题,然后建立问题导向任务分解表,明确责任单位及完成时限,将居民最关注的问题纳入“民生微实事”,限时解决。

  “为什么文锦渡出关那个地方设置了一个潮汐通道?这就是为翠竹街道服务的,文锦渡一堵了,翠竹想通也通不了,最后改成了潮汐车道,问题就彻底解决了。”朱锋说,罗湖虽然是老城区,道路有限,但这并不代表永远无法改变,问题是可以解决的,重点在于管理和治理,“罗湖的交通应该说解决得很好,我们翠竹就解决得很好。”

  顺畅的交通反过来也促进了产业的发展,便利的公共交通打通了小区、公园、学校、医院之间的联系,居民可以在10分钟步行圈内解决绝大部分的需求,进而加速了物流、金融、服务业的发展进度。

  ■记者手记

  精细“打磨”

  成就精品城区

  走进翠竹,两个“没想到”。

  第一个“没想到”,是没想到它的公共配套这么好。11所学校、6所市级医院加6个社康中心、3条地铁线,遍布在不到4平方公里的区域。还有遍布东南西北中的几大公园。这可不是一般的学校和医院,深圳中学、翠园中学、深圳市人民医院……都是市或区执行业牛耳的学校和医院。这样的公共配套,用“得天独厚”来形容,一点不过分。

  这就是罗湖的“先发优势”的体现。作为深圳最早开发建设的城区,名校、名医院这类需要时间积淀的资源,开始逐渐凸显价值。老城区里,不仅有名校、名医院,还有绿树成荫和成熟的街市,这一切,构成了现代都市里浓郁的生活氛围。而地铁这类新建的公共交通设施、逐个实施的城市单元更新,翠竹也没有落下。一个珠光宝气的黄金珠宝产业带,在这里落地生根,随时代发展升级换代,让城区的繁华有实业的依托,更显扎实。

  如果将发展际遇视作一种机缘,毫无疑问,翠竹这样的街区,生逢其时,什么都赶上了。

  第二个“没想到”,是没想到它的管理这么精细。如果说,公共配套与产业,是“硬件”,先天优势,那么城区治理,相当于城区的“操作系统”,决定了城区的软环境。“城区是要打造的,不是天生的”,翠竹街道党工委书记朱锋这句话,有实实在在的体会。

  精细化管理的典型事例之一,就是交通微循环的打通破解了老城区“堵车”的难题。道路狭窄,规划不足,一向被当作老城区交通拥堵的“不可抗”因素,不拓宽道路大拆大建就真的解决不了拥堵吗?在翠竹,每一个曾经拥堵的点都被拿来仔细研究,通过潮汐车道等管理措施,极大弥补了交通设施的先天不足。“在翠竹,如果你堵在路上超过10分钟,请给我打电话”,朱锋说这样的话,底气来自于哪里,就是凭借精细化的管理,他们“搞定”了一个又一个交通拥堵的节点。这让人想起了香港和澳门的街头印象——狭窄的街道上车行速度并不慢,这是因为秩序良好,有一套优良高效的交通管理系统。

  “罗湖虽然是老城区,虽然道路有限,但是(拥堵)问题是可以解决的”,翠竹的经验就是,“管理和治理”。

  街道办领导每天步行到街区,发现问题立即文图上传微信群,责任单位半小时内就可回应,就这样“管”出一个全市环境第二名、安全第一名;问需于民,民生实事从居民中来,实施以后由居民评议,解决了辖区百姓的系列诉求;让爱心企业的捐助直接发到贫困居民的账户上……。罗湖区委、区政府提出,用精细化的管理,打造精致精品精彩城区。这一切似乎不难,只要管理者心中想着“人”,想着解决问题,务实认真,就能办到;这一切似乎又很难,难在它需要持续的、不间断地关注,管理是365天、24小时都要持续的工作,生活于其中的百姓、忙碌于其中的企业,他们的幸福感、获得感,取决于此。


(责任编辑: 张海蛟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