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外媒称中国迎“支付革命”:努力让老年人跟上步伐

2017年08月29日 09:34    来源: 参考消息网    

  外媒称,中国的消费模式近年来正在迅速升级。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中国已有4.69亿手机网上支付用户,年增长率为31.2%,网民手机网上支付的使用比率由前年的57.7%提升至去年的67.5%。正当中国正火力全开向无现金社会的目标冲刺时,各方也在努力让老年人和弱势群体跟上时代的步伐。

  资料图片:市民在浙江省杭州市506路公交车上体验用支付宝付款乘车。新华社发

  “让老人轻松甩掉零钱包”

  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8月27日刊登题为《中国支付革命:全民扫码,谁还需要钱包?》的报道称,在北京东城区的物美超市里,轮回播放着这样的录音:“带着手机逛超市,轻松甩掉零钱包!”超市呼吁顾客下载多点App(手机应用),通过手机自助结账,免去购物排队的烦恼。

  报道称,超市内部到处张贴着“手机自助结账”“购物不排队”和支付宝、微信等移动支付平台的醒目宣传标语。在超市结算区,也有好几名工作人员正在指导购物者使用App自助结账。顾客只要用App扫描商品代码,商品就会自动添加到电子购物车,顾客通过线上支付平台结账后就能完成购物。 

  王先生(63岁,退休人士)正在学习使用手机自助结账。他说,超市三个月前推出手机自助结账,他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学会使用支付宝和微信,目前正慢慢掌握手机自助结账的流程。 

  王先生说:“手机自助结账App的程序有点复杂,老人家上手需要一点时间,但上手后确实很方便,不用排队,也不用带现金。”

  报道称,大多数老人仍习惯使用看得见、摸得着的现金,无现金社会往往意味着更多困扰而非便利。

  另外,上海一家手机公司专为老年群体设计字号特大、界面简洁易用的老人智能手机。这家公司的培训总监杨旭辉说:“我们在手机出厂前为老人预装好了微信、支付宝等软件,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一系列培训课程,教他们使用这些软件。”

  杨旭辉认为,帮助老人融入无现金社会,关键是要有“好的武器和关爱”。她说:“好的武器指的是要为他们量身定做智能手机和App。关爱指的是老人自尊心较强,有时不愿开口问,但只要我们肯主动、耐心地教他们,他们其实是愿意学的。”

  部分老人对移动支付持怀疑态度

  不过,尽管各方都做了很多工作,仍有一些老人对移动支付平台持有怀疑态度。

  于捷(66岁,退休人士)说,她身边有不少朋友担心密码和钱财被盗用或骗走,不敢使用移动支付平台。

  北京市法学会电子商务法研究会会长邱宝昌表示:“新技术在起步阶段难免有各种不足、必须克服很多障碍,民众应尽可能用包容的心态对待,多考虑它们带来的实惠,这样科技才能不断地往前发展。”

  王先生也坦承:“起初刚接触移动支付平台的时候会有心理障碍,但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我发现这些软件的操作并没有想象中复杂。”他笑说:“现在我皮包里的100元现金已有一个多月没碰了。”

  移动支付强势进驻中国民众生活,扫码付款已经成为许多人支付的首选。

  移动支付技术仍待提高

  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本月初启动“无现金日”“无现金周”活动,一些商家却走到极端,拒绝收取现金,掀起了舆论风波。

  对此,北京市法学会电子商务法研究会会长邱宝昌告诉说:“我们都要做到与时俱进,尽量学习掌握先进技术。但也不能操之过急,要考虑到人们的消费习惯和对技术的掌握,要给消费者一个适应的过程,不能一刀切地拒绝现金。”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董希淼则撰文认为,即使在北欧一些力推无现金社会的国家,经过多年的努力尝试,现金仍然存在,并没有在短期内消失。他断言:“(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需求多样,‘消灭现金’将会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目标。”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也提出,移动支付能否一直保持现有的成本优势还是个未知数,“纸币之死”还不到盖棺定论的时候。

  报道称,事实上,金融和数据安全等问题一天未解决,移动支付就无法真正取代现金。移动支付技术仍存在安全漏洞,有网民的社交媒体账号被盗用,账号里的电子钱包被洗刷一空,损失惨重。

  另外,用户的手机号、身份、使用移动支付的时间、地点、金额、购买的商品等数据都被支付平台所收集,在“数据是王”的年代,如何避免信息被泄露或转卖,也是对服务供应商的一大考验。

(责任编辑:马先震)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外媒称中国迎“支付革命”:努力让老年人跟上步伐

2017-08-29 09:34 来源:参考消息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