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风雨激荡岁月 交易场所谋求新发展

2018年01月12日 08:44    来源: 期货日报    

  过去的一年,“史上最严”的清理整顿活动让行业感受到了浓浓的寒意,但难得的全球变局、已定调的长效监管则给行业带来了发展良机和挑战。一个新的时代即将到来,业界同仁甚至已经隐隐约约感受到了我国交易场所未来的发展路径。

  [1]  实现小目标 满怀小期待

  风雨辞旧去,风雪迎新到,你2017年的小目标实现了吗?作为《自然》杂志评选出的2017年最值得期待的十大科学事件之一,我国的碳排放限额交易计划在2017年年末扬帆起航,实现了“将在2017年启动全国碳交易”的小目标。

  2017年12月19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勇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启动工作”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国家发改委近日印发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这标志着我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完成了总体设计,已正式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

  建设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我国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一项重大创新实践。推波助澜,特朗普宣布退出《巴黎协定》促使中国承担了更多的责任。中国的积极应对相信会在世界舞台上赢得更多话语权。

  这是一个机会,是一个建设全球最大碳市场的机会。七年磨一剑,砺得梅花香。自2011年国家发改委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至今,七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运行为我国碳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回首2017年,有实现小目标的欣喜,也有期待落空的失落。在过去的一年,我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原油进口国。原油期货作为我国第一个国际化品种,对中石油在内的众多国内企业来说,其拥有了可以对冲价格下跌风险的期货工具;对国外投资者来说,开启了投资中国市场的一个窗口。除此,有助于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有助于提高人民币在全球支付中的比例。

  只要你来,时间久点又何妨?原油期货上市无疑是新年伊始的小期待。

  [2]  应对“两化” 圈地人工智能

  从来没有一个时代,让全世界靠得如此之近。在2017年4月23日于杭州举行的“2017第十一届中国期货分析师暨场外衍生品论坛”上,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表示,当前,我们正面临一个“百年不遇”的变局,看待当今世界形势应该从全球化和信息化“两化”入手。世界各国都面临这两股力量的冲击,而应对的好坏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前途。

  全球化浪潮下,思考方式需要转变,聪明人不是只顾眼下的一亩三分地,甚至不是只考虑国内,而是着眼全球。否则,就可能被时代的洪流所淹没,成为时代的弃儿。

  2017年年末,聪明人仍在不断忙碌着。12月29日,中国融保金融集团发布公告称,经过债权转换,亚太商品交易所将由该集团全资拥有。12月27日,江苏苏州高新区管委会与中欧交易所签约并揭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推进基地”。 12月7日,渤海商品交易所旗下企业完成了对乌克兰复兴开发银行的并购和增资,该银行成为乌克兰境内首家中资银行。期货日报记者从贵阳大数据交易所获悉,该交易所将接入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数据,共同拓展商业数据模块的开发空间。

  上述只是部分聪明人近期的动作。过去讲“华尔街打一个喷嚏,全世界都感冒”。也许,将来,会有人说“中国打一个喷嚏,全世界经济也会感冒”。

  这个世界变得太快,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在信息化大潮下,很多企业还没来得及有所动作就“死掉”了。信息化比较多地体现在机器代替人脑上。过去的一年,最热的名词莫过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了。

  众所周知,在大资管的时代背景下,过去的两年里,银行、券商、基金、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甚至包括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的英文首字母)在内的互联网公司先后开始深度布局智能投顾。

  1月5日,京东集团宣布,加拿大一级研究讲座教授(大数据科学领域)、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计算科学学院教授、统计与精算学系和健康科学院兼职教授裴健加盟,任京东集团副总裁,负责大数据平台与产品研发部,持续探索大数据领域的先进技术理念和生态实践。同时,还将充分发挥其在数据科学及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能力和行业应用经验,兼管京东在智慧供应链领域的创新和应用。

  中国分布式总账基础协议联盟技术委员会主任白硕曾在主题演讲中表示,“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技术可以运用于大资本市场。2015年股市大幅调整之前,“大数据+人工智能”就有被运行的迹象,比如交易所间数据联动,投研有基本面分析、产业链传导、市场情绪捕捉、突发事件响应等。

  阿里巴巴主席马云曾说,人工智能革命有可能触发第三次世界大战。俄罗斯总统普京曾向媒体表示,人工智能是整个人类的未来,它将为人类提供巨大机遇,但同时也存在某些无法预测的威胁。谁能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先者,谁就能统治整个世界。

  全球化、信息化势不可挡,人工智能领域还在跑马圈地,你准备好了吗?未来已来,远方不远。

  [3]  最严监管年 长效监管达共识

  背负着“历史最严”金融监管名号的2017年,监管动作可谓接连不断。在这一年里,十九大、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频频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划为重点”;在这一年里,金融业监管令频出,证监会、银监会相继开出“史上最大罚单”;在这一年里,监管层积极开展专项整治,重拳打击扰乱市场的行为,“一行三会”集体出手,对各类金融机构的资管业务进行全面统一监管;在这一年里,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成立,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正式写入十九大报告,地方金融办陆续升格成为地方金融监管局。

  大监管的背景下,针对各类交易场所的清理整顿也贯穿整个2017年。为交易场所提供支付的通道被清查、微盘和微交易整体关闭、邮币卡发售模式全面停盘等,“关”“停”“并”“转”四字诠释了交易场所监管下的动态,部分省区甚至对辖内交易场所“一刀切”。

  “有美玉于斯,雕琢那可废”,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回头看”活动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在2017年年末,证监会发布了对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8938号建议的答复。证监会作为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部际联席会议牵头单位,将继续协调督导各地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做好对各类交易场所的清理整顿工作,指导配合地方人民政府积极探索通过制定地方性法规加强对交易场所的依法监管,整治交易场所乱象,引导地方交易场所走上规范发展道路。

  经过清理整顿活动的“雕琢”,回归本源,交易场所才能更好地发挥服务实体经济的“硬实力”。2017年12月,为期三天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今后三年中国经济三大攻坚战之首,而其中的重点就是防控金融风险。

  过去的一年里,金融领域的“灰犀牛”风险开始被高度关注,昔日处于监管空白地带的金融业务逐渐被纳入监管范畴。“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监管并不会阻碍某个领域的发展,反之会打通其任督二脉,使之更好发展。今年,防范金融风险、打击违法金融活动的主基调仍会持续,监管的长效机制在不断发酵。

  [4]  交易场所仍增加 期现结合路漫漫

  随着清理整顿活动的开展,行业被一步步过滤,市场环境得到改善,慢慢复苏。2017年11月17日,山东省介于现货与期货之间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研讨会在威海举行。研讨会主要围绕期现之间大宗市场的定位、特点及与其他市场的差异,期现之间大宗市场如何服务实体经济及其业务模式设计,期现之间大宗市场监管架构及统一清算机构如何发挥作用等议题展开讨论。

  交易场所的发展不仅有地方的研究摸索,更有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2017年8月16日,商务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发出《关于开展供应链体系建设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通知》称,2017年,商务部、财政部将在天津、上海、重庆、深圳、青岛等首批重点城市开展供应链体系建设,“支持建设商品现货交易类平台,聚集供需信息,提供信息发布、支付结算、仓储物流、质量追溯等综合服务,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交易和物流成本;支持传统实体商品交易市场转型升级,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供应链交易平台,延伸提供物流、结算、报关等供应链服务,促进商品交易市场与产业融合发展”。

  大方向明确,加上政策支持,即使处于清理整顿的“风口浪尖”,交易场所依然得到了快速发展。据交易中国不完全统计,2017年以来,共223家各类交易场所(不含二手车、房产等交易)向国家工商总局企业注册局提交公司注册申请。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流通分会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大宗商品电子类交易市场共计1969家,同比增长60.0%,实物交易规模超过30万亿元。

  当下,大宗商品贸易和传统商业电商化的特征越来越明显,我国也面临争取全球大宗商品定价中心这一历史性机遇。虽然交易场所发展速度喜人,但如何促进期现市场发挥各自优势、构建完善的商品市场体系和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不可忽视。

(责任编辑:张海蛟)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