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银华基金的“三个火枪手”

2018年01月22日 14:56    来源: 和讯    

  王华

  李晓星

  周可彦

——一个强大的投资团队是怎样炼成的

  A股市场波谲云诡,做到长期稳赢不易。而回顾过去3年跑赢沪深300的权益类基金中,银华有两只产品名列其中,年化收益率分别高达38.43%和33.55%。其中,银华富裕主题2017年的回报高达53.09%,可谓长短皆宜、攻守兼备。

  新年伊始,记者采访了银华基金(博客,微博)A股投资总监王华,银华中小盘基金经理李晓星,银华富裕(180012,基金吧)主题、银华沪港深增长基金经理周可彦。他们向记者介绍了2018年股票基金投资的完整攻略,以及过往的投资心路历程。

  ⊙记者 陈玥 ○编辑 长弓

  王华:

  曾经年少爱追梦 如今深藏功与名

  参与银华基金的筹备,从研究员到基金经理再到投资总监,18年的从业经历,14年的基金经理生涯,王华在银华基金完成了人生的多次转型——从投研人员变成管理者,成为学霸基金经理们的“班主任”。

  论投资,王华曾多次给市场创造惊喜。他是银华富裕的第一任基金经理,并一直管理该基金近7年。在他任基金经理期间,银华富裕两次获得“金牛基金奖”。

  转身管理,王华快速适应新的角色。“对于我们资管机构来说,管理能力是核心竞争力,但这个核心竞争力又是建立在人才的基础上。如何建立一支有战斗力的比较专业化的值得委托人信任的团队是摆在我们面前很重要的问题,为此我们不断地进行制度改革,员工持股计划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王华告诉记者。

  王华说:“我们公司有149位同事参与员工持股计划,这很不容易,体现了股东支持。我们还制定了增量激励制度,也就是把基金经理、核心员工的薪酬待遇,跟他对公司所作的贡献进一步联系起来,建立一些更直接的关系。这项制度已经实行3年,基本覆盖所有的基金经理。所以,这几年我们的人员流动在下降,业绩有明显的提升。”

  对于银华基金,王华言谈间充满感情。他说:“我觉得银华的核心竞争力是文化、氛围,因为这些制度都是为了维持这一文化,保持它的稳定性。我们提倡一种比较和谐的工作氛围,希望给基金经理和核心员工创造一个比较宽松的工作氛围,让他们能够有自己的想法并且付诸实践。”

  虽然已经淡出一线,但王华最大的爱好还是投资。每天下班回到家吃完饭,打开电脑重新看行情看资料,是他最快乐的时光。“当然这样不太好,工作和生活没有分开。”王华憨笑道。

  谈到投资,王华表示,研究要走在市场的前面,在市场忽视的时候提前捕捉到企业价值的趋势,这对基金经理来说是最高兴的事。他说:“我们称之为有保护的逆向投资,是在基本面信号不断出现的时候把底部区域买出来,引导市场的研究方向。这是最成功的事,收益率也是最高的。”

  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好的基金经理?对于这个问题,王华认真想了想后告诉记者:“有专业的知识就可以成为普通的基金经理。但是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基金经理,首先要善于思考;其次要有较强的好奇心,并时刻保持这种好奇心;最后,还要具备较强的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这个能力决定着你朋友圈的大小。”

  公募基金二十年,在行业中呆了这么久的老基金经理,对此有些怎样的感想?王华表示,最大的感受是行业要想发展得更好,就必须真正把投资者利益放在第一位。如果客户体验不好,行业发展永远是步履蹒跚。

  李晓星:

  专注精进 在投资中寻找快乐

  从王华手中接过银华中小盘基金,两年多来,李晓星将这只基金的收益率又推升了67%。不仅如此,他自己管理的银华盛世精选灵活配置基金一年多来投资回报超过了50%。上述成绩显示,在银华长期培养之下,李晓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投资体系,并在市场的检验中被证明行之有效。

  作为“80”后基金经理中的翘楚,从各方面来看,李晓星更像个大男孩,他喜爱运动,充满激情。在工作上,他又是个成熟理智的专业投资经理,能透过企业报表发掘真实价值,并以果断的操作方式完善自己的持仓结构。

  “对中小盘基金来说去年是很困难的一年,因为基金合同限制大股票只能买20%,而去年涨得好的都是大股票,所以中小盘基金只能在一个偏贫瘠的土地上耕耘。”李晓星表示,“从业绩稳定上来说,20%大股票仓位收益可观。小股票仓位以控制风险为主,以不亏钱为优先目标,深入挖掘估值偏低的优质股并且买到足够的仓位。”

  李晓星说:“从过往业绩看,银华中小盘5年业绩全市场排名第3,3年业绩排名第11、第12。前两年王华总管理,我管理了后三年。我们的投资思路一脉相承,买股票优先考虑安全边际,而不是考虑赚多少钱,先考虑股票最多跌多少。所以,这只基金每个月的表现都不会很靠前,但综合下来表现非常好。”

  谈到2018年的投资策略,李晓星认为,业绩保持高增长的公司还会持续表现,不应该刻意区分主板和创业板,主要看业绩持续增长的稳定性。

  “我一直把自己定义为偏爱业绩成长股一类。在我看来,行业业绩增长集中在消费和新兴两大领域,消费领域我们看好食品、饮料、家电、医药等行业。细化到子行业,新能源中的光伏风电、高端制造中的电子行业以及传媒都会有不错的机会,传统行业中看好白酒、家电和医药,主要就是这六大方向。”

  对于上市公司业绩增速,李晓星表示乐观。但他也坦言,2018年对市场的收益率不能有过高预期。他说:“去年上市公司业绩是过去几年来最好的一次。我认为,今年还会延续这个趋势,因为宏观经济还是向上的,企业业绩还会上行,但增速可能不像去年那么明显。”

  因为业绩出色,李晓星所管理的基金规模激增,压力也随之而来。“我觉得基金经理就像传说中的无脚鸟,永远只能不停地飞。这说法可能有些悲观,但我觉得这对行业来说是个幸事,可以永远让最好的基金经理替持有人管钱。”

  “在资本市场越是追求大富大贵,亏得就越快。我觉得,还是要赚自己看得懂的钱,还是要有一颗平静的心。”李晓星笑得很平和,仿若看透。

  周可彦:

  去伪存真 坚信研究创造价值

  周可彦的投资风格鲜明。“我是95%的自下而上,95%的精力和时间在看公司和行业。因为在做投资之前做过多年多行业的研究员,所以我相信研究创造价值。”

  深入的研究给周可彦带来强大的自信。在二级市场,他如猎豹般优雅漫步,亦如猎豹般迅猛出击,将具备真实价值的标的牢牢抓住。

  展望2018年,周可彦认为,从2016年开始的长期结构性慢牛行情仍将持续,很多行业都有机会。他最看好的主线有三个:一是大消费;二是盈利出现向上拐点的行业,如银行、寿险、工程机械和某些大宗商品等;三是有壁垒的制造业,特别是工程机械板块存在相当的预期差和较明显的投资机会,各细分专用设备制造也值得去深入挖掘。

  对于港股市场,周可彦认为,大概率还是有利于投资人的,毕竟绝大多数上市公司的业务在内地,而我国实体经济向好的方向不会改变。此外,不少行业的港股估值低于A股,强周期行业的估值更是显著偏低。主要的风险在于港股市场历史上受欧美市场影响更明显,而美国这一轮牛市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

  周可彦管理的另一只大型基金——75亿规模的银华富裕主题,2017年也实现了53.09%的收益。从结果看,两只不同规模的基金业绩相差无几,但是周可彦始终处于一种如履薄冰的状态。周可彦说:“管理规模增加,投资管理的难度一定是加大的。这对任何人都是一样,只是不同的投资体系、框架或风格受影响程度不一样,并且和当时的市场环境有关。管理规模越大对投资决策的准确性要求越高,因为纠错成本更高,所以管理大资金对研究和投资能力有更高的要求。”

  对于什么是做好投资的关键?周可彦深思了许久说:“我觉得,好的投资需要多方面的因素。查理·芒格的格栅理论是好的思维方式,例如能不能比别人更早更准确地发现真相,能不能更好地评估企业的内在价值。此外,要掌握心理学或行为金融学的内容,要独立思考,始终保持理性,做到知行合一,这些都是很重要的。”

(责任编辑:康博)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